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成千上万的农业机械经过自己的家乡,
收割所有的麦田,
再继续北上去下一个气候带工作。
过去十几年,
这是山河四省共同的记忆,
是小农经济和机械化农业的特定结合方式。
农民选择机械化收割是因为劳动力进城,
已经没有足够的人手收割庄稼
农民选择租用农机是因为土地还分散在个体农户手里,
不可能为了几亩的土地购买农业机械。
所以几十万台中小型农机从湖北、安徽出发,
跟随着小麦收获的节奏,
收割几亿中原农民的庄稼。
走的最远的一批农机手,
可能会把收割机开到东北甚至新疆。
每到五月份
农业部都会在中原地区选一个农业线
举办“跨区机收启动仪式”
农业部长甚至是主管农业的副总理
都要到场主持
然后派出工作人员跟着收割机北上
一路上安排交通、气象部门合作
保证机械化收割顺利进行
但是从2013年开始
跨区作业面积开始快速下降
现在跨区作业面积已经不到最高点的一半了
全国性的机收启动仪式也不再举办了
这说明中国机械化农业正在退步吗?
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两周之前
美国农业机械公司凯斯纽荷兰
发布了一份报告
发现中国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正在快速提高
销量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增量最大的是华东和华北地区
凯斯纽荷兰是全世界五大农机制造商之一
主打高端产品
一台收割机要200万到400万元
而且体积巨大
不适合长途运输
只适合本地工作
华北农民开始购买更多的大型收割机
说明本地的大型农场越来越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证实了农业机械的变化
2014年7月,
我国生产6205台大型拖拉机
比去年增长了16%
同时中小型拖拉机的产量下滑
从2013年1月以来
每过一个月
大型拖拉机占所有拖拉机产量的比例都在上升
从财务上来说
大型拖拉机的折旧年限是8年左右
拖拉机的销量说明
买家预期2030年之前
大型农场的需求还会快速上升
从小型农机全国巡演到各地开始购买大型农机
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流转
2017年
国家提出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表面上来看
这继续加强了小农户的地位
但对农民来说
这是一颗定心丸
从此可以把土地
当作自己的永久产业来经营了
在当前条件下,
最好的经营方式就是土地流转,
长期租给种粮大户。
2018年
国家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
专门增加了第九条
“承包方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其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由他人经营。”
所以延长承包期,
客观效果是土地经营权快速集中,
平原地区的农场开始购买大型农业机械。
地理课本提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其中东北平原本来就有一批大农场
土地集中度比较高
凯斯纽荷兰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就设在哈尔滨
土地流转对东北平原的影响不算大
剩下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同样是和大型机械化农业
但过去土地分割给几亿农民
所以只能一家一户租小型农机
现在土地流转起来
形成了大农场肯定会购买大型农业机械
所以我们看到大型农机的销量正在上升
平原地区的土地不断集中
山区也不落后
2023年农业部推出了“小田变大田”试点改革
要全面解决承包低细碎化问题
技术方面的重点是“宜机化改造”
也就是政府鼓励农民改造土地适合机械化农业
改造之后政府会用农机补贴的方式发放奖金
让农民买到便宜的农机
在沿海平原地区
比如说江苏盐城亭湖区
农民挖掉田梗
填平废旧沟塘
把20万块土地合并成了4万块
土地流转率提高到78%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
比如说山西临汾永和县
把山区农田都改造成10米以上的宽度
梯田改造成外高里低的反坡式梯田
方便机械上山
改造后
村民开始淘汰50马力的小型拖拉机
买160马力的大农机
综合机械化水平又31%提高到了85%
甚至大别山腹地的安徽金寨县
今年百亩
甚至千亩以上的流转地块数量也明显增加
“山区不适合机械化农业”的说法我相信很快也要消失了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中国当前的粮食收购价
是世界最高的水平之一
政府收购价往往明显高于国际粮食价格
但农民还是赚不到钱
宁愿土地抛荒也要进城打工
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规模化经营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研究过农场规模问题
750亩以下的美国农场很难盈利
会被快速淘汰
在全球化时代
中国的农田经营权也必然会快速集中到千亩以上的农场
在政府政策推动下
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大型机械销量会快速上升
过去中国缺少大农场
在产业上的效果
就是本土农机公司水平不够高
从工作效率上看
凯斯纽的普通设备
每小时收25亩
国产收割机只能做到9~15亩
意大利菲亚特的农机在80年代就能达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50个小时
我国的高端农机2019年才能达到340小时
普通农机的无故障间隔时间甚至低到50小时,
显然会耽误农时,
所以农场主宁可花更多的钱买进口设备。
国外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普遍配备了测产系统和反馈调控系统
在农机作业时
通过传感器探测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数据
自动调整参数精准收割
国产的主流收割机仍然是纯机械式的
收割不同地块时靠驾驶员的经验调整
为了保证粮食产量
未来几年大型农机的需求首先还是要靠外国企业来满足
但随着国内大农场的增加
国产农机品牌也有广阔的机会
前面提到的凯思纽荷兰是美国公司
和美国大农场配合了一个多世纪
才拿到了世界第二农机企业的地位
中国企业应该能更快的调节新型农业需求
也许十几年就能完成国产替代
等到国产农机把价格压下来之后
土地集中速度会进一步提高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用不了几年,中国人记忆中农村小块土地就会逐渐消失了,下一代中国人看到的农村,必然是美国式的全机械化大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