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最新有新闻说华为投了110个小目标,在上海新建了一个华为的研发基地,未来会有3万华为人入住。华为员工还没有到,据说附近的房租就已经开始翻倍了,甚至有的房东自己挂出了毛坯房,要求租户自行装修才能入住,这房在房地产放缓的2024年可是太新鲜了。这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们一起去实地看一看吧。
好久没有秋游了,很高兴今天我的司机是马督工,来督工给大家打个招呼。
“嗨,我马上就要退休了,让后面这位上。”
一个字描述练秋湖这个地方就是偏。青浦区已经是上海市的边缘,练秋湖所在的金泽镇又是青浦的最西面,从上海市中心开车过来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到。除了金山区,上海最没有存在感的地方就是青浦了。别说我一个外地人,上海的朋友聊起青浦,可能也只能想起青浦草莓、东方绿舟和朱家角,总之不是搞农家乐就是郊野公园。去年青浦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4680块钱,你猜跟哪里差不多?河北保定。
青浦区也有工业。主要是传统印刷、纺织、机械制造,产业的水平比较低,甚至不如西面的昆山和苏州。我们刚过来的一路上,从高架往下看,青浦的产业结构肉眼可见。东边靠主城区、靠国家会展中心的地方还能看到银光闪闪的现代工业园区,比如北斗西虹桥基地、生物制药、汽车产业链,还有上海网购物流信息业上经常出现的沪西航空货运转运中心。
只看这一段,青浦属于上海,是中国最发达城市的一部分。但是经过一排特高压输电塔之后,进入青浦区的主体部分,画风就很不一样了。厂房低矮,城建破旧,载重卡车装着建筑材料横冲直撞,典型的东部县城郊区风格。沿着崧泽高架往西走,在外青松高路下高架,前面就是青浦的主城区。进入了主城区之后也没有好多少,从街景看,青浦城市建设水平落后上海主城区至少15年。
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家乡有机会引入华为研发中心,地方领导会是什么样的态度,你就能大概揣测现在青浦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了。
从这个像县城一样的青浦主城区去练秋湖,还得往西,往苏州方向再开二十几公里,这放到普通的县,也算是很偏远的乡镇了。
这条路不是街道,而是沪青平公路,属于318国道的第一段。现在我身后就是上海市人民广场,前方则是西藏的日喀则。这段路两侧水网密布,时不时会出现大小湖泊,金泽镇很多村落都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地,长期处于低度的开发状态,过去十几年房地产这么热,整个片区甚至找不到一间商品房。直到2016年,华为给青浦区政府发函,说希望在金泽淀山湖周围选一块地,打造一个研发中心。
说了这么多我们终于到了,我们先来看一眼练秋湖到底长什么样子吧。
上海苏州之间湖很多,但没有一个湖叫“练秋湖”,只有一个练塘镇,一条“练西公路”。华为东莞总部叫松山湖总部,上海研发中心也保持传统,结合地名取名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练秋湖研发中心占地2400亩或者是说1.6平方公里,相当于2.5个紫金城,规模远远超过了苹果公司总部和微软西雅图总部(Redmond Campus)。
从空中俯瞰,研发基地以练秋湖为中心,分为了七个特色鲜明的建筑群。包括广场小镇、城市街区、山顶聚落、森林小镇,像是3A游戏的场景。这些建筑群通过小火车和景观环路相互连接,建筑之间是大片的草地和绿植,整个园区的建筑风格偏古典,配色向宫崎骏电影靠拢。往远方看,淀山湖和周庄就近在眼前。
环境好,但就是离市中心太远了,我如果是未来华为的员工,最需要的就是一条通往市中心的快速干道。紧靠着园区的,就有一条正在修建的高架路,旁边的地铁17号线西延伸段正在施工,它专门给练秋湖设了一站。未来这条地铁线会直接延伸到苏州,那边华为已经有了一个风格很类似的研发中心,可以相互通勤。
在园区周边,青浦区还专门设了定制公交,找各大平台投放共享单车,唯恐华为员工说这里不是上海。这是一套专门给华为服务的公交体系。在南面,沪苏湖高铁练塘站已经完工,可以直通杭州苏州,凭借强大的基础设施配套,沪苏浙三省交界的偏远小镇将来反而有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连接三个特大城市。
甚至连华为的外包配套企业都可以享受到优待。和练秋糊一街之隔西面就是西岑科创园区,给华为的配套企业都预留好了位置,可以说这些配套企业都享受了青浦区给华为准备好的基础设施。
青浦给华为批了这么大一块地,给整条产业链做了那么多的配套工作,的确像是产业层次不高的县城迎接大企业的态度。而华为也需要青浦,或者是说需要一线城市的教区基地。无论是为了面向本地的大学招聘还是依托本地的福利吸引人,研发中心都要留在一线城市的行政区内。上海和苏州,北京和廊坊,地理上的距离可以是一米,但在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一线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太贵了,也没有好山好水。为了控制建设成本,保证园区环境,华为很熟悉教郊区建新城的套路。
2015年,华为在广东东莞南溪流背坡村建设松山湖基地,三年一百个亿,建了一个占地1900亩的大型产业园,基地两头相距6公里,步行要走上一个多小时。东莞市当时给了华为非常具有诚意的招商政策,以非常低的价格把松山湖自然资源最好的地块给了华为,其中松山湖小镇地块的工业和科研基地几乎就算是白送。华为员工的住宅基地也很便宜,人物面价每平方米只有2500块左右,不到深圳的十分之一。2018年7月开始,华为深圳总部有2万多名员工就陆陆续续搬迁到了松山湖。东莞这笔生意也不亏,到去年松山湖的全年GDP超过了900亿人民币,不说交税,就是员工平时消费也明显提高了东莞的商业品质。
大企业入驻城郊高新区带动边缘地区的发展,这套模式也不是华为首创。比如说北京中关村在中国还有皇帝的时候只是京郊一块太监宫女的墓地,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类似的还有阿里一个企业带动杭州余杭区的房价,英特尔入驻成都高新区,带来了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华为、京东方,让成都高新区成了中国西南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是北京之外最繁华的内陆城市。
21世纪前四分之一,中国经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各个科技行业都出现了超级龙头企业,他们集中了大多数研发资源,也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就业岗位。为了组织生产,为了提高消费,也为了保住本地房地产市场,各个行政区都有充分的理由留住和吸纳这些龙头企业。平时我们还经常看到内地县市的招商局拼命讨好大企业,一线城市公务员还保留了一定的矜持。但是今天从青浦区配套的力度来看,矜持只是表面的,上海同样欢迎超级大企业。
感觉练秋湖工程快接近完工了,现场的工人进进出出,保洁人员已经比带安全帽的建筑工人还要多了,甚至已经有了第一批华为员工入住。我估计青浦区的房东会很兴奋。
到明年年底,会有三万个平均年薪70万的华为员工在练秋湖研发中心工作,主要是华为海思芯片、5G与6G无线技术、智能手机、汽车以及数字能源这些板块的员工,据说这里将会是华为最大的研发中心。看来松山湖离深圳再近,也只能算是东莞,华为的内心还是想要在一线城市搞研发。
不过青浦区的房东也高兴不了多久了,在我的身后就是华为配套的宿舍。目前第一批有11800多套,已经能看到外里面非常漂亮的第四代住宅商品房了。如果有人想借着华为的概念炒房,恐怕要失望了,因为我相信青浦区看重的并不是一时的房价虚高,而是长期的经济增长。这是产经破壁机走出演播室的第一站——华为青浦基地,可以说是我想象中的工作环境了,非常高兴华为把一部分中国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在郊区建配套的大企业,老实说和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如果遮掉牌子的话我会以为是一个新大学在郊区建立的新分校。这说明华为认为或者是说相信要让研发人回到像校园一样的生活,才能够发挥出他们最大的创造力。有生之年我一定要自己建立一个园区,造一所像学校一样的大企业,等到园区正式运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看看正在进行时的华为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