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横跨五个大洲、纵横五十多个城市、开办152场演唱会,作为后一届时代全球最受关注的巡演,Taylor Swift的时代巡回演唱会每场售票超过5万张。
摩根士坦利估计,过去两年里,霉霉演唱会为美国贡献了54亿美元的GDP,光门票和周边就买了46亿。美国投行甚至为此发明了一个新词——Swiftonomics,“霉霉经济学”。
仅美国本土,霉霉所到之处酒店爆满,消费数据直追疫情前,连临时工都不够用,“霉霉经济学”着实是拉了一把美国经济。最神奇的是,两年巡演结束后,霉霉还给员工发2亿美元的奖金。卡车司机、厨子乐队、灯光音响、舞美保安,人人有份。而发钱能是霉霉掺和了美国大选。
所以这期我们就来讲讲明星经济学:制造与运营。
就算你不是Taylor Swift的粉丝,但你也一定听过她的故事:六国混血,身高180,粉丝6个亿,宾州出生,田纳西长大的小女孩,乡村音乐的堡垒,美国白人文化的女武神。按《马克西姆》杂志的观点,霉霉的职业生涯体现了最典型的“美国梦”,充满了“爱,勤奋和女权”。
开演唱会,光有爱和勤奋可是不够的,不是明星坐飞机飞到陌生的城市,大摇大摆走进体育馆就能开。演唱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千百人的努力只为一人闪耀。当然按福布斯统计,霉霉每闪一次就能赚1300万美元。
霉霉的经济公司13 Management是比较典型的家族企业,父母和哥哥负责打理霉霉的大小事务。但巡演经理一直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名叫罗伯特·艾伦,能力很强,资料很少。
这次霉霉巡演,团队横跨美国,需要动用90辆长途重型卡车装舞台和脚手架,从运输到舞台搭建需要3周时间,运营团队自身还需要24辆奢华大巴车。巡演前期需要搭建硬件设施、调试灯光音响,挪个地方就要重来一次,也就是说搭建和拆卸的过程重复了50多次。
投行盛赞“霉霉经济学”肯定不说只有一个人或者团队赚钱,这次巡演确实是带动了地方经济。比如说洛杉矶,在霉霉演唱会期间GDP增长了3.2亿美元,光就业岗位就多了3000多个,多是餐饮、零售、安保这类活,等于同数量低收入家庭多了份保障。酒店入住率和房价几乎都爆满翻倍,短期经济一度回到疫情前。
墨尔本的演出一场10万人,创下单场演唱会票房纪录;全市拢共才500多万人口,伦敦巡演8场就来了75万观众;11月的温哥华,酒店价格同比去年上涨了10%。新加坡直接买断演出场地,纯赚近4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哪怕新西兰和菲律宾没请到霉霉来演出,为了分到一杯羹,配合周边国家的演出多开了航线。
这就是明星拉消费的威力,但全球巡演能成功,还有个基础条件——舍得花钱。早在2023年巡演中途,霉霉就分过5500万美元,卡车司机都能拿到10万,外加亲笔感谢信。
前面说到过,霉霉是“美国梦的具象化”。这次美国大选,两党都把霉霉看作是统战对象。民调是假的,霉霉有6亿粉丝却是真的。从组织模式看,看演唱会和选总统是同一件事:大规模聚众造梦、办线下活动、打广告、引流量、演节目。
之前我们产经做过研究,今年美国大选花了147个亿,霉霉的巡演也拉动了50亿消费,路径覆盖全美。在中东部较为密集,也涵盖了此次七大摇摆州。两场巨型活动很大程度类似,谁掌握了霉霉,谁就掌握了美国基本盘。
霉霉的粉丝画像非常清晰。Morning Consult咨询报告显示一半美国成年人自称是霉粉,其中16%号称是铁粉,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粉丝群体里四分之三是白人,其中55%住在郊区投民主党。但也有一半粉丝家庭收入低于5万美元,在美国算是穷人,显然是共和党的受众。
但这次大选出现了一个问题。霉霉作为文化圈的顶流,自然倾向蓝党,“美国象征”只支持半个美国,而且从绣带出身的霉霉最初的基本盘就是美国中东部老工业基地的失意白人。这可好,怎么和好莱坞精英们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了?
特朗普的副手万斯发明了一个概念:“无害爱猫女”。霉霉被激怒了后,立刻抱着猫投给了哈里斯。之后美国投票网24小时内访客,暴增40万,但哈里斯还是输了。
美国人听完演唱会,回家还要面对高额帐单。而霉霉需要在巡演结束后一一安慰运营团队,
给自己的保安、厨子、司机发2亿美元。其实是让自己另一半穷观众知道,霉姐还是在乎你们的。
这就是个人和IP的分离。少数时候霉霉可以做自己,但大多数时候她是年吸金50亿的超级明星。
社会学有种理论叫文化决定论,霉霉之路就很好说明了“怎么个决定法”。经过20年的奋斗,小镇姑娘泰勒变成“文化领袖斯威夫特”,这就是文化生产权力的结果,也就是资本主义用假投票的结果。没有永恒的明星,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