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讲点黑话第十一期。
本期节目我们要介绍,印度特工疑似在海外大搞暗杀“锄奸”行动的故事。然后解释新德里的“军统”“中统”不怕“国际观瞻”的理由。最后,我还要介绍极端锡克教与印度中央政府之间的恩怨情仇。
2023年11月末,美国司法部门宣布,挫败了一起企图在美国本土进行暗杀的阴谋。应美国要求,去年6月捷克逮捕了一名涉嫌雇佣杀手的印度人,目前正在走引渡程序。据起诉书说,此人出价十万美元雇佣杀手在纽约行动,并且在案发前,已经预付了1万5千美元。
破案的套路很老,经验丰富的美国缉毒局先派人卧底,再钓鱼执法。为什么会是缉毒局?因为据说雇凶者相信,毒枭才能找到最好的黑帮杀手。于是,特工就真去找毒贩帮他联系。不过,他的联系人实际是缉毒局的一名线人。
谋杀案在美国不稀奇,但这次美国特工钓上的鱼很大,并且品种稀罕,放到007电影里也够当剧情背景了。因为“高仿电影式”暗杀,牵涉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雇凶杀人的幕后指使者很可能是印度政府官员。
根据起诉书,被逮捕的那名印度人只是个前台龙套,在印度还有一个代号“CC-1”的人才是真正策划者。美方认为,这个“CC-1”是印度政府雇员,并且在联络中,他还多次声称,自己是负责安全和情报工作的“高级执行官员”(Senior Field Officer),暗示他正在执行官方任务。
暗杀的预定目标,是基地在美国的“锡克正义”组织总法律顾问,古尔帕特万特·辛格·潘农(Gurpatwant Singh Pannum)。“锡克正义”组织主张把旁遮普邦从印度分离出去,早就被印度政府取缔,潘农本人也被印度列为恐怖主义逃犯。
古尔帕特万特·潘农在推特/X上证实,他就是暗杀目标
但潘农在海外仍然十分活跃。近几年,他一直领导着“锡克正义”,并多次组织所谓“锡克人公投”。受他们鼓动参加“公投”的人数,在几年里从几千人增加到了十几万。这让印度政府非常恼火。
此外,暗杀潘农的 行动似乎不是孤立事件。去年9月加拿大政府公开宣布,他们怀疑印度官方可能与去年温哥华的一起谋杀案有关。加拿大的死者也是一名锡克教极端派,同样在印度政府的通缉名单上,赏金高达100万卢比。案发时间是6月份,在时间上与美国发现的暗杀计划相当接近。
哈迪普·辛格·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23年6月在温哥华被枪手打死。
指控一个政府在他国领土上发起谋杀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外交声明。印度政府对加拿大的指控反应相当激烈,不但坚决否认,并且立即发动反击,引发了印度与加拿大之间的外交危机。
印加矛盾激发,让近年正在编织“印太地区四角联盟”,极力拉拢印度的美国很尴尬。一开始,美国可能还想在幕后调解,于是声称自己保持中立。但在印加矛盾激化后,美国还是选择站在传统核心盟友加拿大一边。
这起未遂谋杀兼“外国特工”案,美国司法机构在去年6月就收网了,印度方面也不可能不知道。但之后近半年,处理都非常低调,外界一直没有听到风声。印度不想声张,完全可以理解。而美国一开始也压着热度,应该是为了配合目前“统战”印度的需要。
但在印加外交陷入僵局的时候,美国官方突然高调公开案件,并且亮出证据,把印度政府置于相当尴尬的处境。用“收益反推动机”的方法推测:不排除是故意敲打印度,让它尽快与加拿大达成妥协。
尤其是潘农有美加双重国籍,只要加拿大愿意,完全有理由也介入本案。这等于在(加拿大)与印度的外交博奕中,美国送给了加拿大一张好牌。
自从现代通俗文化产业崛起,“特工和杀手”就为各国文娱界提供了无数灵感。不过,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水面下的对抗实际并没有影视和小说里那么激烈。小国怕大国越级报复,而大国瓶瓶罐罐多,顾忌也就更多。没有人想一直生活在对方发起报复的阴影下。
所以,即使在冷战高峰时,各方也有默契,很少直接在对方阵营的领土上搞暗杀或暴力行动。大部分情报和安全机构的主要工作,都是收集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即使用秘密手段,也越来越使用高科技手段。
当然,总有一些脆弱的政权更关心压制国内的反对派。上世纪中叶到八十年代,一些军事独裁政权还有在境外威胁反对派,甚至搞绑架、暗杀的习惯。比如拉美很多军政府都有过秘密绑架并处决反对派的行动。不过频繁使用暴力手段,政治风险很大,行动一旦曝光,就可能在国内外遭到反噬,甚至影响军事独裁的稳定性。台湾蒋家未能完成第三代世袭,直接原因就是伸手到美国刺杀反对派文人。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种情况就已经快速减少了。
https://www.gjtaiwan.com/new/?p=38601
进入新世纪,受国际关系整体缓和, “911”等一系列事件,让“反恐”成为全球政治正确。有疑似官方背景的暴力袭击更加罕见了。
但印度是一个例外。
本世纪刚过去不到四分之一,但疑似与印度有关的案件数量,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上世纪总和。并且,近年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就有十几名长期在印度黑名单的海外人员被袭击或“意外”死亡。这个数量可能超过了全球其它类似事件的总和。
不过,这些事件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巴基斯坦境内。印度与巴基斯坦一直处在高度冷战状况,偶尔还会发生直接冲突。巴基斯坦长期庇护反印武装组织也是公开的秘密。2008年在印度孟买杀死195人的恐怖袭击,背后力量一般认为就是巴基斯坦军方。所以国际上不少国家对印度有某种程度上的“理解”,加上近年印度“优良”的外交大环境,印度的对外暗杀行动一直没有受到重大压力,反而成功迎合了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很可能是印度扩大出击范围,把“讨逆行动”扩大到“友邦”,甚至伸手到北美的主要原因。
一个月内第三起!又一名印度的重要敌人在巴基斯坦被杀,卡拉奇警方称其为“定点清除”
从印度角度看,在它的海外心腹大患当中,锡克分离主义运动很可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有巴基斯坦支持的极端武装组织。
这主要是因为锡克裔在海外影响力很大。
目前,锡克裔在印度以外大约有200多万人,绝对人数倒也不算很多。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绝大多数都定居在美欧发达国家。其中美、英各有50万人左右,澳大利亚约20万。加拿大是除印度外,锡克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8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这个数字与其他印裔人口的总量基本持平。锡克海外侨民中有不少人同情分离运动,“锡克正义”这类组织就是依托海外社区,才能在印度大力打压下,继续生存和活跃。
并且锡克裔在西方政治当中也相当活跃,不是什么“隐形”少数族群。尤其在加拿大,力量已经相当强大。加拿大历史上的首位印度裔省长就是锡克裔。目前加拿大内阁里有四名印裔阁员,其中三人是锡克裔。仅从高层官员比例看,锡克裔是加拿大影响力最大的少数族裔。
乌贾尔·多桑吉(Ujjal Dev Dosanjh),加拿大首位印裔省长(2000-200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虽然包括这些政客在内,欧美地区的大多数锡克裔精英,至少在公开场合上,并不支持分离运动。但分离派在印度国内受到严厉镇压后,在海外锡克社区里找到了庇护所和赞助者,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2023年6月在加拿大,锡克分离派公开复现刺杀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场景
尽管美欧近年与印度处在“外交蜜月期”,不过,收容和包庇各种外国反对派是它们的基本国策,印度也不能得到“豁免”。一方面印度官方多次与美欧交涉,都没有明显成果。另一方面,印度又知道自己近年“身价”倍增,忍不住想试探一下,美欧的底线有没有动摇,这也并不奇怪。
不过,目前印度和美欧互相需要。这几起跨境谋杀案,如果疑凶是其他人,美欧肯定会不依不饶,不把对面彻底搞臭绝不罢休。但既然是印度,大概率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私下要求印度“下不为例”。而印度在玩砸了“007式行动”后,未来一段时间,在美欧地盘上应该也会收敛不少。
其实中国人对锡克裔还是挺熟悉的,其男性独特的缠头巾非常显眼,可能是在中国最有外表辩识度的印度人群。在殖民时代,英国雇佣了大批锡克裔充当军警,并把其中很多人派到印度以外。中国的上海、香港就有过很多锡克裔巡捕,这甚至成了中国人早年对印度人的刻板印象。“印度阿三”的名字最早就是用来称呼这些缠头巡警的。
锡克裔在印度本土也过得不错。目前印度大约有2200-2400万锡克人,占总人口2%不到,这个人口占比一直变化不大。
旁遮普邦是锡克人主要聚居区,作为上世纪印度“绿色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在1981年以前,旁遮普是印度人均GDP最高的邦。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锡克人并不住在旁遮普,而是分散定居在印度各地。
除了农业和从军以外,锡克人传统上主要从事商业、交通运输以及其它专业服务,职业决定了锡克人与印度主流社会交流极为紧密。从整体看,他们的经济状况多数处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属于最希望社会保持稳定的中产阶层。
在政治上,锡克裔更出过印度总统和总理,部长和议员不计其数。
https://presidentofindia.gov.in/Giani_Zail/
这样的标志性族群怎么会也闹起了分离主义呢?
回顾历史,我们必须说,锡克分离运动的出现和发展,是印度独立后,内部族群矛盾没有处理好的典型案例,实际是政治层面的人祸。
关于锡克人与新德里中央政府的恩怨。很多观众大概都知道,1984年印度时任总理,开国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上世纪国际政坛著名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就是被她的锡克裔警卫刺杀的。
而锡克警卫刺杀英迪拉·甘地,又是因为她下令印军强攻锡克教最重要的宗教场所——“金庙”,造成核心建筑严重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锡克教徒普遍感觉受到了极大污辱。
英迪拉·甘地被刺杀后,印度主流支持者愤怒的发动了大暴乱,几天内,印度全国有超过三千名锡克教徒被杀。在无辜者的鲜血当中,锡克分离主义反而得到了大批普通锡克人的支持,真正开始疯狂生长。
严重损毁的“金庙”圣地Akal Takht(永恒王座)
可能有人要问,英迪拉·甘地为什么要去攻打锡克教圣地。
这就涉及到一个印度人自己都要苦笑的故事——锡克分离主义运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迪拉·甘地纵容甚至扶持出来的。虽然她本意只是想搞政治平衡,没料到会闹得不可收拾,最后连自己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们从头讲起。
锡克人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锡克教”才是他们原来的本体。“锡克”的原意就是“弟子”或者“学生”。在很长时间里,“锡克”这个词基本是“锡克教”或“锡克教徒”的缩写。
而锡克教也是一个非常“新”的传统宗教。确切说,在现存所有的世界性“正统”“传统宗教”里,锡克教是最年轻的一个。它从十五世纪中叶创立,历经十代领导人,直到十八世纪初才完全定形。
锡克教标志图案
锡克教十代“古鲁”说法图(十九世纪作品)
直到二战后,很多锡克人逐渐世俗化,但又保留了文化认同,现代意义上的“锡克”民族才真正诞生。直到今天,锡克教仍然对锡克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几乎所有锡克人至少在名义上仍然都是锡克教教徒。
很多观众大概都知道,锡克人在南亚次大陆有“善武”的名声,国内媒体介绍锡克人时往往也会提到这一点,有些更深入的讲解还会说明:锡克人的几个主要特征,象戴缠头巾、不剃发须,随身携带短剑,还有他们之所以“善战”,最早都是对宗教压迫的反弹。
锡克教教义融合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特点。据说,锡克教创始人本意是想通过创立新教,调解并结束两教的矛盾,但结果,这两大教都不喜欢自称“更高级”的锡克教。不过在早期,锡克教受到的打压,主要来自当时统治印度大部的莫卧尔王朝,而莫卧尔是个以穆斯林为核心的封建王朝。
所以,锡克教早期和伊斯兰教关系不太好,与印度教相处倒还算平和。很多印度教徒甚至认为,锡克教也是印度教的一个变种分支。
在唯一的锡克教政权——锡克帝国时期,以及之后英治时代,锡克教与印度教的这种关系也基本延续了下来。
锡克帝国(1799-1849)
国内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在叙述锡克人与印度主流人群关系时,喜欢强调锡克人在1857印度大起义时,总体站在了英国人一边。后来锡克人在印度军队中地位特殊,占比一直明显高过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是英国镇压起义后“论功行赏”的结果。
以上这些历史本身没有错,但这种描述并没有说明全部事实。容易给人一种暗示:好象锡克人对印度这个国家,一直都没有什么认同感,产生分离主义思想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实际上,印度独立运动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时距离印度大起义被镇压已经有几十年了,当年结下的那点恩怨早就基本消散,反而锡克人同样也时刻感受到殖民压迫。所以在新的斗争中,他们没有再次成为英国人的盟友,相反,大多数锡克人支持独立运动,汇入了反英斗争的大潮。
1917年查姆帕兰地区反强迫种植——印度国父甘地首次领导反英斗争
甘地领导“食盐进军”纪念雕像
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有一个事件具有转折点意义,那就是1919年4月13日的阿姆利则惨案。当地英军司令雷金纳德.戴尔(Reginald Dyer)在没有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扫射,死伤者多达数千人。事后戴尔声称,他那么做是为了“预防叛乱”,并下令印度人在经过指定街道时,必须用四肢爬行。但除了让戴尔体面退役外,英印政府没有对肇事者做出任何处罚。
阿姆利则惨案极大的震动了全印度,从此独立运动获得了印度人民压倒性的理解和支持。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现场描绘
All native men were forced to crawl the Kucha Kurrichhan on their hands and knees as punishment, 1919
作为惩罚,所有土著男子都被迫用手和膝盖,在Kucha Kurrichhan(街道名)上爬行,1919 年
阿姆利则是锡克教圣地,锡克教最神圣的“金庙”就位于阿姆利则市中心。惨案当天正好又是锡克教的光明节,很多去参加节日庆祝的锡克人也在惨案中遇难。
但当时由英印殖民政府任命,控制金庙的锡克教神职人员却倒行逆施,竟然在惨案发生后不久,公开向雷金纳德.戴尔表达“致敬”和“感谢”,并封他为“名誉锡克人”。
锡克教最重要的宗教场所“金庙”
时任金庙主持人阿鲁尔·辛格·谢吉尔 (Arur Singh Shergill)公开向戴尔献谄
这极大的激怒了锡克人。之后几年锡克人发起了激烈斗争,最后成功迫使英印当局让步,建立了一个新机构——“最高谒师所管理委员会”(Shiromani Gurdwara Parbandhak Committee),接管了所有主要锡克教寺庙的管理权。
这个管理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由所有锡克教徒分“教区”选举产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了锡克人的“议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它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以锡克人为基础的党派——阿卡利党。在之后很长时间里,阿卡利党是最重要的锡克裔政治团体。
1947年英属印度独立,并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原来的英属旁遮普省也被印巴两国分割。阿卡利党带领大多数锡克人,选择了加入印度。于是,锡克聚居区成为印属旁遮普的一部分。
不过印度正式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凭着领导国家独立的功业,威望极高,在旁遮普同样能压倒阿卡利党,阿卡利党一直只能老老实实当在野党。在此期间,锡克人和新德里中央政府虽然也有一些矛盾,但并不尖锐,双方基本都可以找到妥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尼赫鲁去世,几年后英迪拉·甘地接任总理。
我们长话短说,英迪拉·甘地执政早期,和锡克人关系
很好,她上任后不久,就满足了锡克人建立自己“语言邦”的长期诉求。
但她在首个任期后期犯了不少错误,包括1975年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独搅大权。这遭到了几乎其它所有党派的强烈反对,阿卡利党也加入了反英迪拉·甘地联盟。1977年英迪拉·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大选中惨败,不但丢掉了印度中央政权,在地方上同样一败涂地。在旁遮普邦,阿卡利党也首次执政。
但1980年,英迪拉·甘地就卷土重来,再次当选为印度总理。她重新上台后,一大目标就是继续“收复失地”,其中包括在旁遮普斗倒阿卡利党。
印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是议会制,并且绝大多数席位都是通过单独选区选出。选举法规定,谁在单一选区内得票第一,谁就当选。在这种选举制度下,分散对手的选票,和提高自己的得票率一样有用。
一般认为,时任印度内政部长,后来当到过印度总统的宰尔·辛格(Zail Singh)给英迪拉·甘地出主意,通过扶持锡克教极端派来分散阿卡利党的选票,英迪拉·甘地同意了。宰尔·辛格本人就是锡克人,这可能让英迪拉·甘地觉得他一定最懂,如何对锡克人分而治之。
他们选中的对象,核心人物是一名锡克教神职人员——贾奈尔·辛格·宾德兰瓦勒(Jarnail Singh Bhindranwale)。宾德兰瓦勒以激烈反对锡克教“异端派系”出名,和阿卡利党是盟友有关系,但他野心勃勃想成为锡克人的实际精神领袖,为了和阿卡利党竞争,他的立场越来越极端。
得到英迪拉·甘地政府暗中庇护后,宾德兰瓦勒组织了一支自己的私兵,制造了一大堆暴力行动,而印度警方却一直对他视若无睹。很多锡克人因此觉得他非常“有力”,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自己人”的利益。宾德兰瓦勒的名气越来越大,迫使阿卡利党也向他妥协,默认他带着自己的人马进驻金庙。
拥有“金庙”这块锡克教最重要的招牌后,宾德兰瓦勒彻底坐大,言论行动越来越猖狂、凶狠,并且开始鼓吹所谓“卡利斯坦”,即独立的锡克教国家。英迪拉·甘地政府才发现自己玩火烧身了,但这时旁遮普和锡克问题,已经从印度司空见惯的央地、族群矛盾,发展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看到,宾德兰瓦勒人躲在金庙里,但仍然嚣张无比,遥控着极端派到处挑起冲突,英迪拉·甘地政府此时已经没有多少绥靖的余地。
加上英迪拉·甘地曾经多次靠“大胆的冒险”获得胜利,很可能形成了路径依赖,最后她选择了强攻金庙。
贾奈尔·辛格·宾德兰瓦勒在金庙中演说
宾德兰瓦勒和他的私人武装
在印军的“蓝星行动”中,官方承认的死亡人数超过600人。金庙的核心建筑也受到严重破坏。此事给锡克人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创伤,不仅普通锡克人愤怒无比,甚至印军中的部分锡克军人都出现了骚动。宾德兰瓦勒则被美化,成为很多锡克人崇拜的偶像,刺杀英迪拉·甘地的两名警卫就是在回家探亲时,被周围的复仇主义思想感染的。
而锡克分离主义运动,也如刚才说过的,在宾德兰瓦勒死后,在锡克人和印度主流人群互相报复和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中,真正开始疯狂生长。
严重损毁的金庙核心建筑“Akal Takht”(永恒王座)
宾德兰瓦勒死后受到锡克教徒美化
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有了不断加强的内部动力。再想阻止要花费十倍、百倍的气力,之后十多年,旁遮普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度中央政府。而旁遮普本身也因此元气大伤,从80年代初全印度最富裕的邦,一路跌到中游以下。
但是,这一波危机,到20世纪末也基本过去了。
甚至进入本世纪后,2004年锡克人曼莫汉·辛格出任印度总理,又在很大程度上抚平了锡克人“被歧视”的感觉。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原因。前面就说过,锡克人从事商业、物流和专业服务的比例很高。2010年代前,印度农业人口仍然占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左右,但锡克人却已经只有30%多。并且同样从事农业,旁遮普也是印度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商品粮在全印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https://eands.dacnet.nic.in/PDF/Agricultural Situation in India October, 2021.pdf
近些年印度经济发展不错,做为印度典型的“中产型”群体,锡克人从中受益不少,整体情绪逐渐温和化。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反而是海外锡克社区,印度或者旁遮普稳不稳定,与他们真实的日常生活毫无关系,不用在乎混乱甚至暴乱再起,会有什么后果。所以更愿意支持激进派。从经验看,各国都有类似情况,最极端的派别往往都能在海外侨民或移民后裔社区中找到稳定基地,甚至能有很大的声量。但这种情况不能轻易拿来倒推,他们在本土真有多少支持度。
总体来看,印度地方主义与中央的关系,一向是有合作有斗争,但目前合作是主流,除了极个别地区外,分离主义思想基本不成气候。看清了这个大背景,理解印度“乱又不乱”的基本国情,我们才能不带情绪的客观分析这个大国。
感谢大家收看讲点黑话,我是不讲废话的黑岛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