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大家好,欢迎收看46期讲点黑话
8月11号,巴黎
2024年夏季奥运会闭幕
中国队这次拿到了40枚金牌
与美国并列第一
而在所有206个代表队里
一共有62支队伍在329个项目里
拿到了至少1枚金牌
不过,其中缺少了一支很醒目的参赛队伍
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
这次印度代表队金牌为0
只拿到了一枚银牌和5枚铜牌
正好和张雨霏打了个平手
在总奖牌榜上
印度也只排在第71位
夹在人口都不到300万的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之间
不过,和以往成绩比较
印度在这次奥运会上的表现还不算差
甚至看奖牌总数还是历史上第二多的
今年印度离奥运金牌最近的机会
是男子标枪项目
印度选手乔普拉是上届东京奥运会冠军
他差一点就未免成功了
但最后却输给了巴基斯坦运动员纳迪姆
丢掉唯一的金牌
以及正巧输给巴基斯坦
大概会让印度观众双重郁闷
印度参加奥运会
最早始于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
也就是第一次巴黎奥运会
至今为止
仅夏季奥运会就参加过20多届
一共拿到过10枚奥运会金牌
不过其中有8枚
都是男子曲棍球队在1980年以前贡献的
最近40年
印度选手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射击项目
以及刚才提到的
2021年东京奥运的男子标枪上
各拿到过一个冠军
这次再度0金牌回国
与印度现在号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第五大经济体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印度还在准备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
奥运成绩这么差更加不好看
很多人解释印度体育差的原因
基本都直接归结于一个
“钱少”
甚至还有“延伸解释”说
印度政府不在乎体育成绩带来的虚荣
所以基本不怎么给钱
与中美欧这些体育大国强国相比
印度官方拨给体育运作的财政经费
确实相对有限
但说“不给钱”
那就完全是过度夸张了
2024年
印度联邦政府对体育部门的预算拨款
是344.2亿卢比
约合4.72亿美元
或30亿人民币左右
同样是2024年
中国体育总局的预算
为77.6亿人民币
同样是中央财政
按绝对金额
中国在体育上的投入
大致是印度的2.5倍
但中国经济体量是印度的5倍
中央财政支出则是印度的3倍左右
按比例
印度体育部门
在整体财政预算中占到的份额
甚至比中国同行还略高一些
可能有人会说
在竞技体育里
尤其在奥运会这种顶级赛事上
奖牌争夺战都是“赢家通吃”
只要比别人少投入一点
在成绩上可能就是天壤之差
但我们看另外一个例子
菲律宾人口一亿出头
经济体量约是印度的十分之一多
去年他的国家体育委员会预算
只有11.6亿菲律宾比索
折合人民币1.5亿
但今年在巴黎奥运会上
菲律宾拿到了两枚金牌
而在上届东京奥运会上
他也有一枚金牌入账
虽然菲律宾这两次的好成绩
与个别运动员状态神勇关系密切
甚至“运气好”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但至少证明了
印度“奥运之旅”
常年金牌挂“零蛋”的主要原因
并不能推给“官方不重视”
“政府投入资源太少”
并且菲律宾和印度一样都位于热带地区
还能连续拿到奥运会金牌
用地理或“人种”说来为印度体育成绩开脱
也说不通了
一个可能原因是印度
对资源的使用方向有问题
导致效率极低
根据研究数据
印度的体育预算当中
只有10%直接用于支持运动员
去年印度体育和青年事务部预算
大增了11%
拿到拨款后
该部宣布自己的头号重点项目是
建立一个门户网站
以便让青年人可以“接触和参加各种运动”
另一个因素则与印度传统文化有关
印度文化推崇冥想、打坐
以及故意吃苦
他们称之为“修行”
但却相当不重视体育运动
同时印度饮食还是全世界最素食化的
虽然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
运动员也不是不能长期吃素
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条件
印度传统文化这“一文一武”
肯定让很多原来有运动天赋的人
直接出局
但印度以“准一流大国”体量
奥运或者是体育成绩
常年和一种小国、穷国混在一起
最主要因素还在当下的发展水平
相对于竞技体育需要的社会基础
正好不上不下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体育要出成绩
最关键因素一定有两个
天赋优秀的人才和科学的专业训练
而这两个因素又可以总结为“筛选并投资”
一流运动员确实需要天赋的
但千里马长有,伯乐不常有
比如全球公认的顶级举动明星吕小军
最早展现的天赋是短跑
进了体校后才被发现
更适合练举重
如果当初吕小军没有及时遇到专业教练指导
那么他很可能只是一名
默默无闻的短跑选手
而与传统体育强国相比
印度基层很缺乏教练和其他体育专业人员
以最基础的田径项目为例
截止2024年初
经过印度田径联合会认证的初级教练
只有1300名
中级或资深教练更只有249人
而全印度有600多个地区
即便有了伯乐
千里马真正爆发潜能
还需要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奥运会初创时
创始人顾拜旦提倡只凭兴趣
用业余时间锻炼
构建一个业余运动体系
但现在回头看
当年顾拜旦设想
在高水平体育比赛中
早就成了一纸空谈
要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出人头地
基本都需要在很小的时候就全身心投入
并坚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苦训练
在这种条件下
业余运动员不要说出成绩、拿冠军
就是作为一线队伍的预备队
都不太合格了
只有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
都投入训练的专业运动员
才是真正的“体育人口”基数
所以现在一个地区
名义上有多少人口
和实际上有多少体育“苗子”
可供挑选
实际已经没有很强的关联了
具体到每个项目上更是如此
现在全世界的一流运动员
几乎100%都是职业或专业选手
极个别例外
那是人家“家里本来就有矿”
比如五次参加冬奥会的
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
又比如为印度拿到第一枚
奥运会个人金牌的宾德拉
也有一位非常富裕的父亲
职业运动员很容易理解
就是字面意识上
把体育运动当作自己职业
主要通过参加商业比赛
或者战术或者收入
而专业运动员的含义更广泛
既包括了职业运动员
也包括那些接受高强度训练
但看似不怎么参加商业比赛
几年后就可能转型离开体育界的选手
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大学生运动员
不过即便是看上去
最不商业化的大学生运动员
其实也是另有回报的
不良最重的就是名牌大学的撤招名额
这不只是中国特色
实际上欧美名校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
国内大学还远远比不上
甚至因此出现了一条专门赛道
富裕或中产家庭为了进名校
专攻几项冷门体育运动
或者成本昂贵
但商业回报很低的项目
比如赛马、帆船、机械、滑雪
都是专业导师喜欢推荐
给家里不差钱的学生的项目
他们格调高尚
深受亲贵名校欢迎
竞争对手又少
是避开大众化做其入境的上好选择
所以在本质上
他们仍然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职业运动员
既然是职业
运动员及其家庭在做选择时
实际和其他人读书择页没什么区别
最优先的考虑就是回报率
当代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往往竞技体育水平也高
一方面是资源更多
能够在基层大面积撒网找人
同时社会兜底极是强
即使成绩一般
运动员退役之后
也大都能转型就业
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
在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还会出现中产消费
推动体育商业化的效应
现代大多体运动都已经相当商业化
而至少商业体育的主力就是中产阶级
他们相对有钱有闲
又比富豪阶层人数多得多
无论是商业比赛还是运动品牌
都要依赖一个比较大的中产阶级
才能生存和兴起
体育组织和运动员要拉站住
同样要靠背后有一大批关注运动
又有相当消费能力的人口
一旦有了足够多的中产阶级
体育就不再只是一个组金牌的游戏
优秀运动员可以给品牌代言赚大钱
普通运动员也有了更多转型出路
比如给各种体育俱乐部当教练
很多机构和企业
为了塑造正面的社会形象
也愿意吸纳一些运动员家门
并大力支持体育科学研究
于是正反馈循环形成了
体育运动吸收了大批优秀人才投身其中
而成绩又巩固了体育在社会的价值
让赞助者们觉得物有所值
这可以解释美欧国家
在诸多商业化体育项目上的强势
也可以解释中国近年
在一些非传统强项的崛起
而在另一个极端
如果是彻底穷活
正式的就业机会很少
下层人口本来就缺少上升渠道
那么同样会有很多家庭
愿意让孩子把人生前途
压缩在体育运动上
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东西
需要放弃
但一旦出了成绩
就可以实现阶级跃升
比如这次巴黎奥运会
非洲国家肯尼亚拿了四块金牌
全是中长跑项目
原因就是山区部落没有任何发展机会
当地人想要改变人生命运
跑步已经是路模门槛最低
竞争最公平
同时成功机会也很大的出路
所以肯尼亚年轻人
只要有一点耐力天赋
就业余用十几年的艰苦训练
去赌一个在外界看来极小的几率
经过几遍筛选后
全国还有几万人在拼命练长跑
形成了全世界最庞大的专业长跑队伍
类似情况
还发生在国庆差不多的另两个东非国家
埃塞俄比亚、乌干达
于是如今的长跑运动
几乎完全在东非选手统治之下了
但印度现在卡在一个
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上
与肯尼亚、菲律宾这些全国小国比
印度有一个超大的体量
近20年来经济也有明显进步
城市里新增了不少就业机会
中下层还能感到有一些上升渠道
这样大多数年轻人就不愿意用青春
去赌一个极小的几率
同时印度所谓的几亿中产阶级
按国际标准衡量
多数还不较虚
反映在体育消费支出上
就是实际体量远不及市场
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印度国情
印度市场并不是对商业体育
完全没有投资
但兴趣范围非常狭窄
甚至可以说只坚持投资一个项目
那就是被称为印度国球的板球
2022年
印度板球超级联赛
出售未来5年的转播权
最终拍卖出了62亿美元的天价
按当场价格算
高居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的美式赶载球联赛
但对于印度体育整体来说
板球运动太强大并不是好事
还几乎稀罕了印度体育消费市场
节目开始时我们说过
印度至今拿到的10枚奥运金牌中
有8枚都是区控球项目贡献的
现在区控球
也是印度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大致排在第二或第三位
但印度全国区控球联赛
从2018年开始就暂停了
直到今年才宣布可能恢复
原因就是财务不堪压力
或者直白说
没有钱办
作为曾经的世界区控球最强者
印度队已经40多年
没有拿到任何大赛冠军
检讨原因
人才和资源被板球吸走
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
区控球在印度已经是热门运动
尚且如此
其他体育项目
就更加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了
所以印度体育成绩
不但比不过一些落后的非洲国家
甚至相比自己
都会时不时倒退一把
为了更方便理解
我们再举一个情况类似
并且大家也很熟悉的例子
中国的足球
或者说男子足球队
过去的中国男童成绩
当然也不好
不过起码2002年还进过世界杯
或者就算进不了决赛阶
也能和亚洲强队拼一下
现在的国族根本不用惦记世界杯
就是打原来决的是云南的
泰国越南
也没有赢球把握了
可以说和印度奥运代表队一样
都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无独成绩不但历史成绩大
而且还在不断退步
理由不少
包括读学腐败瞎指挥
国内联赛前些年稍先过度
如今在弥补透支
但有一个根本因素
各方都有共识
虽然中国球迷人数庞大
但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后备球员极少
甚至一些只有百万人口的小国
都比中国多
刚才已经解释过
对于竞技比赛来说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只是凭着兴趣和同学朋友们踢着玩
这种足球轮口再多也没有意义
提供不了哪怕一个合格球员
只有注册球员才是选拔国足的基本盘
客观说
能入选国足的球员
对付国内非专业或者低级别球队
基本还是轻松自如的
但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运动
足球的国际竞争非常激励
国足之所以在国际比赛中
总是向前追据
根子还是因为
他们能在国内称王争霸
只不过是因为山林太小了
养不出老虎
中国足球的注册球员人数
一直是个谜
官方的足协
从来没有正式发布过权威数据
2021年
足协转会办公室有个非政治消息
说全国注册球员有6万多
其中男足5万
女足1.5万
但其中稳定的职业球员
只有1000多人
此外
篮球主席姚明也曾提过
中国足球注册运动员只有6000左右
作为生态位相近的大球项目
姚明也许确实知道
一些足球界的内部基本信息
不过这几个注册球员数据
共同点就是都很少
还不如一些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
比如一些欧洲国家
至于中外注册球员的技术水平
差异可能更大
连国足都有栽给外国社区球队的黑历史
在这背后
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形成的
社区足球文化
哪怕没有什么辉煌战绩
当地中产阶级也乐意掏钱支持
所以即便是社区球队
从教练队伍到经理人
大概率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
说是业余队
但从训练到运营
实际都是专业化的
当然在拉丁美洲、非洲
基层足球队伍条件没有那么好
但他们可以靠平民窟血麻人才
整体社会奉务上没有上进希望
反而让极少数体育项目
有了最大的挑选余地
其实足球运动员最重要的器官
不是腿脚而是脑子
聪明的球员才能用好战术
情商高的球员才能和队友配合物件
有意力管得住坏习惯的球员
才能长期保持体能状态
当然这也不止于足球
可以看到历史上
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转型后
发展也粗略拔萃
证明自己绝不是只有肌肉
但不客气地说
中国近几十年的足球史上
这样的球员凤毛麟角
如果要找一个解释
大概就是
聪明的、情商高的、有意义的年轻人
从一开始就极少会选择足球
作为自己的人生赛道
几十年前中国还很穷实
还有不少孩子
冲着体肖的伙食补贴就去练球的
最终形成了中国足球黄金一代
但中国经济发展
给大多数年轻人提供了无数上层空间
相比之下
体育只是一条很小的道路
成功几率和上下限空间
并没有特别突出
一边想走体育这条赛道
可以选择的方向也变得更多了
像田径、游泳、滑停、网球
这些上世纪从个人发展角度
还是冷门或者难以出色的项目
现在都有明星闪耀
于是足球运动员的平均天赋
反而下降了
同时足球在中国
又不是一种普遍的社区文化
所以也不像欧美那样
有中产阶级的客厅消费
甚至直接用爱发电
两头不靠
所以国足不但继续被各路老对手们
按在地理摩擦
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
都要被原来瞧不起的
越南、泰国队猛殴打了
与其他一大堆体育项目成绩
突飞猛进相比
不像是在同一个国家
而是不同维度的宇宙
总结来说
体育项目要出成绩
对个人来说
是天赋加汗水加科学
但对国家或地区整体而言
要么是全社会能力成本极低
上升空间狭窄
并且这些项目
还要被社会认为是好出路
要么就是经济发达后
相关消费能支持起
一个成熟的体育产业
以上两个条件
至少要满足一个
才能批量培养出体育人才
如果两头都靠不上
那么相关体育项目就很难出成绩
更不可能稳定出好成绩
所以印度和中国
这两个世界上唯二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一个经常一块奥运金牌都拿不到
一个国足被嘲笑为“国运平衡器”
其背后的“原理”都是“不上不下”
今天节目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我是不讲废话的黑岛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