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大家好,欢迎收看讲点黑话第51期
近期国内互联网上流传开一个重大消息
两大超级巨头
苹果和腾讯发生了“严重冲突”
确切说
苹果的核心产品手机、平板与腾讯的旗舰程序“微信”发生了一次正面冲撞
根据市场传闻
苹果公司要求腾讯
对微信进行“根本性改变”
如果解决不了软件内部小程序
绕过应商店内购的问题
这款APP可能被苹果停止更新审批
众所周知
苹果手机的IOS系统生态相当封闭
一般用户不通过苹果手机应用商店
很难安装或更新程序
而苹果公司要求
在iOS系统上的任何虚拟物品或服务交易
包括但不限于订阅、解锁、购买代而等
都必须通过苹果的应用内购模式完成
严禁使用其它支付渠道
而这些交易一旦发生
从中按比例抽取佣金
这就是著名的“苹果税”
任何不愿意交苹果税的程席
都会被苹果踢出iOS平台
“苹果税税率”一开始都是统一的30%
近年在全球部分地区
逐渐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削减
目前最低比例出现在欧盟市场
2023年欧盟通过《数字市场法案》后
苹果公司向欧盟做出了重大让步
把标准企业和中小开发者的佣金
分别降到了17%和10%
但在中国市场上
苹果公司至今保持着全球最高的税率
一般企业仍然要按30%向苹果交“税
要知道,这是交易额的30%
最接近的类比是国家收的增值税
现行最高税率是13%
历史上最高也就是17%
这笔钱当然让所有服务商都交得心疼肉痛
只是苹果太强势
iOS系统不但体量很大
并且在客观上
用户的消费力也相对处于高端
即便被苹果抽了三成佣金
少赚也比不赚好
而对于苹果公司来说
“苹果税”也是它最大宗、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
是它最核心的利益之一
这部分利润到底有多大呢
苹果没有明确回答过
但外界还是大致能分析出来
今年8月2号
苹果公司公布了2024年
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总营收857.8亿美元
其中393亿美元来自于iPhone手机
而第二大收入来源
就是所谓的“服务收入”
金额242.1亿美元
占总营收比例达到了28%
虽然“服务收入”项目
并非都来自于
iOS系统的内购抽成
但iOS的内购抽成一定是主体
并且这项收入对应的
直接成本是很低的
即便iPhone手机在实物商品当中
毛利已经算很高了
但利润率还是毫无疑问没法比
“苹果税”已经是苹果公司
最大的收入进项之一
以及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所以苹果公司对任何试图绕过iOS应用内购的迹象都高度警惕
一旦发现就重拳出击
这次苹果就提出
此前iOS版的微信存在“支付漏洞”
让它平台内的服务商
可以利用外部支付系统
逃避要交给苹果的佣金
于是苹果以“卡审核”作为手段
要求程序必须尽快封堵“漏洞”
面对苹果的施压
程序一开始也做了反应
他在7月初发布的微信更新里
修复了一个外链漏洞
但苹果认为
这次更新并没有解决
真正的核心问题
要求程序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
据一些非官方消息
程序对此“态度消极”
甚至有传闻称
程序做好了把iOS版微信主动下架
这就几乎是与苹果公司明着“摊牌”了
其实早在2017年
苹果公司就为了微信公众号的
“打赏”问题和腾讯发生过正面冲突
据媒体报道
当年苹果通知程序
宣布认定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
属于APP内购服务
所以按30%的比例抽钱
而腾讯方面认为
微信的打赏功能并非购买交易
而是用户单方面的赠予
两家企业为此发生争端
于是腾讯公司
将iOS版微信的打赏功能
暂时下架作为抗议手段
最终在经过长时间的互相攻防之后
两家公司达成了暂时妥协
苹果表示自己可以不收这个抽成,但腾讯也不能收
打赏金额要全额给微信公众号的创作者
而程序也接受了这个条款
于是两家暂时偃兵息鼓
但间隔7年之后,两家的战火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按照目前的规定
在iOS系统内所有APP充值
都必须使用苹果官方支付渠道
不允许有例外
这也就意味着
用户在iPhone手机上“充值”
都要被苹果公司抽成
原来像充值苹果税
表面上还没有立即让腾讯受损
这次造成两家巨头
正面冲撞的直接原因
据说是微信内置的小游戏等小程序
原来对于APP内置的小程序
苹果不是很重视
所以对于它们绕开iOS系统的
应用内购模式
也争一眼闭一眼
但近两年内置“小程序”异军突起
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商业赛道
以微信的小游戏为例
7月16号
微信小游戏团队披露了一组数据
在微信上使用过小游戏的用户
已经超过10亿
月活用户达到了5亿
过去一年平台服务的开发者
累计达到了40万
有240多款游戏季度流水超过了千万
可想而知
如果能对这些内置小程序
坐地收钱
按充值流水征收15%-30%的“苹果税”
这将是一笔巨额收入
哪怕对于苹果这样的巨头
这也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数字
于是在2024年1月
苹果发布公告宣布
“将支持开发者上架的云游戏和小游戏、小程序,接入苹果的应用内购系统,但提供相应服务的APP开发者,要尽到审核责任,确保应用中提供的每一种体验,都按要求遵从所有的App Store审查指南”
包括这些官冕堂皇的官方用语
苹果公司的潜台词其实是说
它不再容忍“例外”
要对包括微信站的APP
所有内置小程序小游戏征收“苹果税”
但苹果这次踢到了铁板
腾讯虽然低调没有做公开反应
但很可能全盘拒绝了要求
之后,双方围绕的“哪些项目应该属于内购”展开了谈判
谈判很可能并不顺利
所以才有传闻
苹果祭出了“最终兵器”
威胁要把微信踢出iOS应用商店
而腾讯也摆出了
“随便你下架”的强硬姿态
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担心
用户会不会被迫在iPhone手机和微信之中“二选一”
直到9月6号
微信iOS版在停止更新两个月之后
终于上线了最新版本
这似乎显示双方达成了妥协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
苹果和腾讯
仍然在就小程序分成问题进行谈判
如果消息属实
那就意味着
这两大巨头的核心冲突仍未解决
眼下的妥协只是暂时休兵
将来什么时候
它们之间“战争”也许还会突然爆发
回过头看
这场争端实际上
是苹果和腾讯这两家网络巨头
对互联网流量的“控制权”和“分成权”之争
对当今的互联网企业来说
流量就是命脉
流量就是一切业务的基础
如果它们是上市公司
流量也就是市值的基础
掌握了流量
企业就可以把流量“导入”各种“变现渠道”
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广告、游戏、直播,最终实现盈利
不过在IT和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
情况还不是这样
在那个“上古时代”
这个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
主要还是靠卖设备硬件或软件系统
比如IBM和微软,他们和传统商家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太大区别,
都是制造“产品”再卖给用户
直到主营搜索引擎的谷歌公司崛起
互联网企业的游戏规则才开始发生了巨变
谷歌通过搜索服务
控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流量入口
然后他通过把“流量”引入线上广告当中
赚取了巨额利润
并且一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商
和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
谷歌的商业成功
让它的模式也成为了
其他互联网企业效仿的楷模
接下来的互联网巨头
各家国内外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无论他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归根到底都是做“流量”的生意
并且把“流量”视作自己最大的命脉
虽然主营赛道不一样
但腾讯其实是谷歌的好学生
深得它经营理念的精髓
在占据中国社交媒体霸权后
腾讯就大力进军游戏产业
一面精心自营
并且通过收购和合作
把一大批优秀的游戏制作团队
收入自己旗下
然后把自己平台上的庞大的流量
精心引导到旗下的游戏当中
到今天
腾讯已经是全球无可争议的
最大游戏公司
手上握着《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地下城与勇士》等好几个著名游戏IP
每个都是让人羡慕不已的现金奶牛
贡献了腾讯公司最大一部分利润
可见腾讯的“导流”商业模式有多么成功
而苹果也不惶多让
从企业创立一开始
苹果产品就有自我封闭
搞独有生态体系的传统
这个传统让苹果在PC和微机操作系统大战中惨败
一度走到破产的边缘
但在智能手机时代
这个传统却让iPhone赢得了大区用户的死忠
而苹果公司早在音乐播放及iPod时代
就通过和硬件配套的
音乐收费下载网站
尝到了控制流量的好处
在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后
它又再次复制了这套模式
通过技术领先又极为封闭的iOS系统
把iPhone手机的流量
完全锁进了自己的保险箱
然后苹果公司摇身一变
成了一个“流量提供商”
iOS应用商店则成了“招商店面”
无论其他服务商在上面开发、兜售什么应用软件
苹果都只需要坐地分成
就能得到惊人的高额利润
仅仅提供一个“赛博空间”中的商铺
即要30%的巨额收成
恐怕现实中的房东也不敢对租户这么狠
但苹果公司却靠垄断iPhone手机上的流量
轻而易举就迫使服务商们
答应了这个条件
所以虽然看似腾讯是一家社交网络公司
而苹果是一家以硬件为主的企业
两者没有多少直接重建的业务
但在本质上
他们的盈利模式又是“殊途同归”的
都是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
在互联网上“跑马圈地”
占据了一大块领地
垄断这一领域的流量出入口
然后再将这些流量变现
从而获得超额利率
同时
这些巨头们还会依托自己的优势领域
不断向外扩张
谋求进一步扩大收入
占据更多的流量
这次苹果就是仗着对iOS流量的垄断权
企图强行打入微信的生态系统
在里面也分一杯羹
自然不可避免和腾讯发生了冲突
从目前迹象看
两家公司都只是暂时妥协
但都没有真正收回自己的主张
更没有同意对方的要求
出现这种僵局
是因为这两家不但都是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
并且还有各自非常宽广的护城河
所以都有底气坚持自己的主张
作为全球最“时尚”的电子产品之一
苹果手机一直都受到众多中国消费者的追捧
中国长期是苹果最大的海外市场
甚至偶尔还会战胜苹果的本土美国
成为苹果手机在全球最大市场
所以中国iOS系统的用户人数也极为庞大
而能不能接触到这批用户
完全在苹果公司的一念之间
作为一家主营社交媒体和游戏的公司
腾讯当然非常重视iOS平台的用户
尤其肯定不愿意微信退出iOS平台后
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一片巨大的社交媒体空白区
让“新人”有机会冒头、壮大
但苹果公司也同样“投鼠忌器”
虽然苹果手机生态的死忠用户绝对是世界第一
可是这次的对手也空前强大
微信作为中文网络上最大的社交软件
不但拥有超过10亿的月活用户
并且依靠着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内置游戏等扩展应用
微信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内部生态
是当之无错的国民软件
现在对于一大半中国人来说
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个社交软件
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
离开微信马上就会感到诸多不便
所以苹果恐怕也不敢真的把微信
从iOS系统里踢出去
因为这样做
它注定也会流失大批用户
是因为两家巨头各自既有优势又有顾虑
所以他们也很难真的撕破脸
试一试到底是谁的用户更加“忠诚”
按多年来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
最终他们大概率会在律师团的辅助下
私自达成各自都能接受的妥协
然后继续一起垄断流量、坐地收钱
从这个角度看
这回“世界第一手机品牌”
和“中文第一国民软件”的对立
绝对不是一场“关公战秦琼”的喜剧、闹剧
iOS和微信性的争斗
本质上是苹果和腾讯这两家
国内外顶级互联网企业
为了“维护”“保卫”和“捍卫”
对流量的垄断前展开斗争
他们倒是能把自身垄断的流量最大化转变为收益了
但依托于这两家平台的无数中小服务商
比如几十万微信小游戏、小程序的开发者
对此却没有任何话语权
只能坐等巨头们商量出一个结果
或者成为他们彼此对抗时的“筹码”
而这种斗争也是当下互联网产业
新增的一个缩影
在“流量垄断”的时代
如今大型的互联网企业
都借助自身的基因产品控制流量入口
并把流量当成自家资产,想尽办法从中榨取利率
为了维持这种垄断权
互联网企业和软件公司
都拼命为自己的产品树立壁垒
不让别的平台用户看到自己的信息
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互联网信息的“孤岛化”
近年一直有报告说
中文网站的数量
以及中文网络信息量都在快速下降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在“跑马圈地”
信息就是流量
而流量就是财富
所以信息和流量都不能轻易示人
要隐藏起来
只有登录、加入我这个平台后
才允许你看
于是公开的互联网内容越来越少
不同平台的用户也被割裂开来
越来越难以互通互联
只能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
在一般情况下
企业经营市场竞争时
国家不应该过多干预
但面对这种“化公为私”
逆转了创立互联网“初心”的行为
为了打破信息背景反对垄断
我们认为国家还是很有必要
直接出面干预的
否则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
包括各大巨头在内
大多数互联网企业
恐怕根本就没有动力放开自身的流量
比如说中国最大的两家
第三方支付软件
微信和支付宝
就长期呈现“各自为主”的现象
微信支付一直不能在淘宝上使用
反过来在微信上购物也用不了支付宝
在以前的节目中
我们曾经提及过
工信部展开了互联网“互联互通”专项行动
要打通各家平台和APP之间的联系
那还是2021年的事情
经过三年的拉扯
总算是有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今年9月12号
所有淘宝、天猫的用户
都已经可以逐步开通微信支付
外界期待已久的淘宝全面揭露
微信支付正式“落地”
中国互联网两个最大平台集团
终于开始互相拆除壁垒
逐步实现“互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不过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希望今后各个平台和APP之间都能够推进这个趋势
让互联网重新变成“互联网”
也让我这个老网民
能够重新找回当年开放共享的感受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我是不讲废话的黑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