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欢迎收看第18期高见
北京时间6月6日晚8点50分
星舰进行了第4次飞行测试
火箭两极都实现成功转舰落
马斯克项目的基本规律
是成功测试收获信心
失败测试积累技术
这次的测试太成功
所以80%的成果是信心
20%的成果才是技术
马斯克的火箭最大的亮点是可回收
而且要追求助推器和上面级各自回收
准备二次使用
所以比任何国家的航天发射都便宜
这次测试为了避免炸掉回收塔架
助推器只做了虚拟回收
SpaceX在海上标定了一处虚拟塔架
真实回收基地的筷子
根据实时回传的助推器数据
同步进行了虚拟回收动作
助推器成功悬停在可以被夹住的位置
马斯克表示
考虑在下一次试飞中实测助推器回收
绕地球飞行半圈后
星舰飞船也回归了大气层
准备在海上降落
全世界观众都通过外部摄像头
看到了局部破坏
又浅测金翼下垣
严重烧失
最后撕裂
但星舰飞船凭借残损的金翼
还是在海面上完成了翻转机动与灼度点火
成功转舰落
被网友戏称烤炙耐烧亡
从此人类不仅有了超级火箭
还拿到了可回收的超级火箭技术
到这一步
再苛刻的批评者也要承认
星舰项目的可行性已经不需要讨论了
接下来只有局部的技术优化问题
可以估计
美国的政府审核机构
以后也会大幅放宽发射审查
马斯克可能会以月为单位发射星舰
第四次发射才成功
前三次的星舰都炸掉了
这里还是回顾前面的基本原则
成功测试收获信心
失败测试机的技术
马斯克第四次的成功
主要原因就是总结的前三次炸掉的经验
比如说
11号助推器在山格舵支架下方
做了结构加强
支撑厚度增加一倍
山格舵上方也做了结构补强
减轻局部应力
夜氧减压安全阀也在导流板两侧做了焊节加强
此外
SpaceX还在助推器甲腕柱箱上增加到24导重量
提高返回阶段的线体刚度
夜氧柱箱也做了类似加强
星舰飞船本体也做了一系列勇于增强的改动
星舰飞船有1.8万片隔热瓦
为了提高安装效率
绝大部分隔热瓦采用了标准的六边形风潮布局
每片隔热瓦下有三个固定锚点
中间夹胶 底层挂网
但这一设计也带来了严重的隔热瓦脱落问题
水平焊缝区域尤其容易脱落
在第四次发射前
SpaceX更换的胶粘器
对最容易出现脱落的焊缝
逼追区域隔热瓦进行重新粘贴
还对飞船表面的不锈钢进行打磨
从而增强粘结力
从结果上看
这次试飞的隔热瓦脱落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除了这些外观上就能看到的结构加强
SpaceX还解决了第三次试飞暴露的控制问题
经过第三飞
助推器返回阶段
在距离海平面5公里高度
开始出现明显的姿态失控 左右摇晃
随后在海面1公里高度第三次点火时
是三台发动机中有11台失效
SpaceX事后分析
发现事故原因是发动机液氧过滤器堵塞
于是这一次助推器修改硬件
加强了过滤能力
但SpaceX没有解释
为什么助推器在第三次点火前出现姿态失问
直观看上去似乎失问是飞控程序有问题
但也可能是因为9吨重的热分离环
抬高了助推器重心
导致姿态调整更困难
所以这次才要在返回阶段抛掉
既能减重又能增强滋控
星舰第三飞 飞船已经进入了太空轨道
但在回到大气层之前
就出现了姿态异常
一直在滚转
最终以错误角度载入并烧毁
SpaceX总结星舰飞船的失控原因
是负责滚转控制的RCS出现发门堵塞
马斯克的解决方案也简单粗暴
直接增加了滚转RCS的荣誉备份
这次星舰飞船始终保持了正确的载入姿态
最终成功软件落
这次发射最惊心动魄的环节
就是星舰飞船载入阶段金翼烧穿自裂
不少人看直播时都觉得要载入失败了
没想到居然撑到了最后
前金翼与星舰飞船连接的角链
是载入阶段最脆弱的区域
在发射前马斯克就跟媒体介绍过
说载入时的热气流会吹进金翼脚链缝隙
破坏不锈钢箭体与隔肉瓦
所以SpaceX在第四飞之前
对金翼脚链做了热气密封处理
但结果还是出了问题
马斯克事后说
未来星舰飞船的前金翼会挪向被封面
不再是目前的对角线布局
这个想法SpaceX早在两年前就提出过
但当时还没遇到真实的测试事故
所以还是要试一试才知道
这次测试回收整体成功
同时暴露了局部问题
可以说比完美成功还要更好
如果将来星舰项目想积累更多的技术
多半还要再做几次激进的改造
用爆炸来换取经验
目前版本的星舰已经基本完成了
32号飞船与14号助推器的生产
在第四次保守成功之后
今年接下来的三次发射任务
应该也是偏保守的
进一步做回收验证跑通火箭回收的流程
但到了明年可能就要做更激进的技术尝试
目前初代版本的星舰
实际轨道投送能力只有40~50吨
要到第二版加长星舰
才能把轨道运力提升到百吨级
SpaceX在第四次发射前
对结构做大量加强
增加星舰飞船RCS荣誉备份
只会进一步增加死重
降低火箭投送效率
这不是马斯克喜欢的结果
它一定会催促工程师把星舰
升级到下一个激进版本
目前SpaceX正在建设新的星舰发射场
准备到明年底是现在博卡齐哈
与佛勒里达各有两处可用的星舰塔架
猛心发动机也在开发推力更强
结构高度简化的第三代
第三代猛心发动机
采用整体冷却通道壁
取消大部分法兰件
不少管路要直接集成到主泵里
这种在极限简化中增强性能的技术迭代
在过去行业史上是无法想象的
只能依靠快速炸火箭来验证可靠性
这次是非成功
星舰在技术上已经熬过了
最艰难的趴坡阶段
可以预见
随着星舰投入实际运营第二代手机直电
星电星座的订单会带来足够的研发资金
星舰项目有足够的钱搞机信测试
未来几十年人类的轨道发射能力
都会指出化增长
马斯克开启了航天时代的摩尔定律
人类对未来的预期
往往是短期内激进长期保守
因为人类的思维习惯是根据线性增长模型
搞预测
所以总是在开始阶段高估心事物的回报
在未来低估心事物的颠覆性作用
马斯克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顶着人类的失望
把航天指数曲线带到了反超线性增长的阶段
将来的指数化增长
也许不全是SpaceX一家的成果
但从目前阶段来看
的确其他国家其他企业
连指数化增长的边都没摸到
我不知道各位观众现在想到了哪一家企业
但我说的是拖拖拉拉的波音公司
下一期节目
我会分析波音刚刚上天的赞人飞船
我们过两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