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欢迎收看第30期高见,本期我们来聊一聊前段时间在印度点火投产的世界最大新建高炉。
当地时间9月21日凌晨4点45分
印度塔塔KPO钢厂2号高炉点火投产
在22日凌晨2点17分顺利出铁
这座高炉由中国五矿下属的中冶赛迪设计并承担核心设备的成套建设
有效炉容5873立方米
设计年产铁水437.5万吨
此先世界最大高炉是韩国6000立方米的阳光厂1号高炉
第二大是中国5860立方米的沙钢高炉
印度这次投产的塔塔KPO钢厂2号高炉
挤掉了沙钢高炉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而世界最大的韩国阳光厂1号高炉也不是一次性建成的
而是经过扩容才从3800立方米提高到了6000立方米
因此塔塔KPO钢厂2号高炉是世界最大新建高炉
KPO钢厂位于印度奥迪沙邦贾贾普尔县的卡林加纳加尔工业区
塔塔对外宣传时通常简写成TSK钢厂
这次投产的2号高炉是TSK钢厂二期扩建工程的核心设施
项目在2012年公布,2015年中冶赛迪中标,2016年正式启动建设,国内配套厂商也发布过相关消息。
2号高炉采用了中冶赛迪的炉渣粒化滚筒、干法除尘和顶燃炉系统
莫迪政府在2014年上台
在2014年底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2015年5月,
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
一个月后印度钢铁部宣布要在2025年实现3亿吨粗钢年产能,
但很快印度钢铁部就意识到这个计划不切实际,
于是在2017年2月调整计划,
将时间推延到了2030年,
2022年10月莫迪在讲话中再次提到,
要用10年实现3亿吨钢铁能,
又往后推了两年。
目前印度人口城市化率刚超过36%
正是基础设施、房地产需求快速上升的阶段
接下来印度国内钢铁供应压力会越来越大
这次塔塔钢铁TSK厂头产的2号高炉
每年可以新增生铁产量437.5万吨
相当于去年塔塔钢铁产量的14.8%
相当于印度去年粗钢产量的3.1%
今年3月塔塔集团总裁说要在10年内将塔塔钢铁产量提高到4000万吨
这1000万吨增量接近一半
要靠TSK钢厂的2号高炉来实现
眼下印度国内钢产量上不去
高品质钢材产量更上不去
最近几个月已经变成了钢铁净进口国
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周期进入尾声
过剩钢铁不断向全球输出
去年出口了9430万吨
廉价高品质钢材席卷全球市场
根据路透社报道
印度政府临时数据显示
2023到2024财年
中国已经成为印度进口成品钢材的最大来源国
达到270万吨
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印度钢铁企业受到中国廉价钢材的冲击
多次呼吁政府干预,提高进口关税
去年全球粗钢产量18.9亿吨
中国粗钢产量超过10亿吨
世界第一
排第二的是印度
产量1.4亿吨
略高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1.3亿吨
从企业排名上看
塔塔钢铁是印度最大的钢铁公司
在全球排第十
每年能生产3000万吨粗钢
而塔塔钢铁这3000万吨粗钢
还不全是在印度境内生产的
过去20年
塔塔钢铁在欧洲和东南亚先后收购了几家钢铁厂
3000万吨是塔塔钢铁的全球总产量
2023财年
塔塔钢铁在印度本土的粗钢产量不到2000万吨
2号高炉投产当天
塔塔钢铁在官网上
进一步介绍了这所高炉在印度的地位
这是印度首次在高炉上采用4个顶燃炉
还安装了世界最大的炉顶煤气余压口收透平发电装置
能实现35兆瓦的发电功率
额外回收10%的能源
同时这也是印度首座采用蒸发冷却系统的高炉,能将耗电与耗水量降低20%,
投产后能让TSK钢厂的粗钢产能从30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
塔塔钢铁还为这座高炉配套了球团厂、焦炭厂和冷轧厂
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粗钢连产量增加了10.4亿吨
其中超过9亿吨增量是由中国提供的
而同一时期印度的粗钢年产量只增加了1.1亿吨
同样是10亿级人口大国的工业化
中印钢产量拉开了数量级差距
印度钢产量增速慢可以找到很多宏观原因
比如说印度尚未完成国家一体化,被戏称“一个国家,28个体系”;
再比如印度的铁路、港口物流效率低
影响了钢铁行业的生产和运输
此外,后发国家通常采取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策略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40%
而印度是34%
投资总量上差了7倍
而且中国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过程中
停下规模优势与集聚效应
减大了绝大多数产能
而有了中国案例在前
印度未来几乎不会再有类似的历史机遇
以上这些原因
或多或少都能解释为什么印度发展慢
但具体到了印度钢铁工业
还存在结构性的技术问题
钢铁生产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
目前长流程主要是高炉-转炉流程(BF-BOF)
短流程主要是废钢-电炉流程(EAF)
以及直接还原铁-电炉(DRI-EAF)流程
一个国家转炉与电炉的产钢量
大体上就分别能代表长流程与短流程的产钢量
我国炼钢工艺以长流程为主
而印度不一样
短流程占比55%
其中感应炉占28%,电弧炉占27%
去年印度生铁产量8574万吨
铁钢比61%
说明超过三成的粗钢是通过短流程电炉用废钢冶炼出来的
去年印度废钢消费量3560万吨
2023财年进口了1050万吨
主要进口美国、英国和阿联酋的废钢
所以印度钢铁发展计划之一就是打算用10年时间发展成为自己自足的废钢生产国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依赖用废钢炼钢
印度废钢消费量不算高
印度钢铁生产的最大特色是直接还原铁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
去年印度直接还原铁产量占全球36.3%
世界第一,达到4960万吨
占印度生铁产量的58%
印度直接还原铁主要是海绵铁
有近300家企业在生产海绵铁
印度热衷于用短流程生产海绵铁
是因为资源禀赋特殊。印度铁矿储量不算高
但含铁量非常高,平均品位超过60%
主要是高品位的赤铁矿
而且印度煤炭储量大,与中国接近
按说高品位铁矿与丰富的煤矿
适合长流程工艺
但印度煤矿普遍挥分大、热值低
只有大约11%的煤炭储量适合炼焦
2022年印度国内生产了6076万吨炼焦原煤,
是中国炼焦原煤产量的4.6%
而且印度炼焦原煤的品质较低
不能满足钢铁厂的生产需求
2022年只有大约1400万吨炼焦原煤
被送到了洗煤厂,洗出率38%
只产出了531万吨炼焦精煤
是中国炼焦精煤产量的1.1%
这点炼焦精煤只够支撑印度高炉
炼出来大约800万吨钢
两座特大高炉就用光了
而直接还原铁工艺的温度低
对煤炭要求低
所以过去十几年
印度大力发展直接还原铁
从2012年到2023年
印度生铁产量从4226万吨增长到8574万吨,
其中直接还原铁产量从1980万吨增长到4960万吨,
占生铁产量增量的68.5%。
目前印度有285个直接还原铁装置,
其中280个是煤基装置,规模小、效率低
而且生产过程无法实现渣铁分离
必须要用到65%以上的高品位铁矿
印度平均每条煤基回转窑
海绵铁产量只有十几万吨
好的进口回转窑能达到40多万吨,差的只有几万吨
如果印度继续按照这个水平扩大炼钢规模
新增1亿吨钢产量需要新增700多条煤基回转窑
那场面只能说是比50年代大炼钢铁好,但好的不多
接下来印度想要进一步增加钢产量
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废钢炼钢规模
进口更多更先进的煤基回转窑
但更关键的还是要建设长流程炼钢厂
然而现在全球减碳,大幅提高了对高能耗产业的碳足迹追踪要求
印度已经没有机会自己慢慢发展先进钢炉了
只能靠进口
而且还要进口特大规模
对焦煤消耗量小的低焦比节能高炉
中、日、韩、德、俄都能制造特大高炉
但同时能事先节能而且保证项目按期交付的国家就只剩中国
这就是中冶赛迪中标TSK钢厂2号高炉的背景
最近几年中印关系紧张
印度又找到日本帮忙建设高炉
前几年中国承包了不少印度大型项目
比如中国电建承建的印度鼓达项目2号机组,是印度首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山东电建先后成建了印度6座大型电站;中国化学工程五环公司承包了印度塔奇尔化肥项目
现在中印关系紧张,这些项目都被网友吐槽是“资敌”“短视”
从眼下的中印关系来看
中国确实不该继续为印度建设基础工业设施
但直接给之前的项目扣个“资敌”的帽子,多少有点“用新规算旧账”
近几年中印关系的转折点是2017年的洞朗对峙
之后双方都做了降温处理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爆发后,
中印关系才急转直下,
在那之前中印关系维持了20几年的发展态势。
1988年印度总理时隔34年首次访华,
1991年中国总理时隔31年首次访印,
中印关系正式破冰。
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
签订了边境和平协定
1996年时任国家主席访印,
是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印度
将中印关系明确为“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之后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
而且还为核试验找了个蹩脚的理由
跟美国解释说是要应对“中国威胁”
但随着核试验结束
印度又主动恢复了对华外交
中印高层重启互访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
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作为推动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纲领性文件
2005年,中国总理访印
被媒体称为“亚洲两个巨人的握手”;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
中印互了“印度节”和“中国节”
在此期间印度为了在边境谈判上增加筹码
多次在藏南搞小动作
但整体上还是维护了中印关系的发展
2003年,印度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允许藏族分子在印度开展反华政治活动
2008年3月印度政府阻止了藏族分子从印度进入西藏
4月还采取了严密安保措施
保证了北京奥运会在新德里举行火炬传递活动
2014年,中印签署联合声明
要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扩大双边经贸合作
中国宣布要在印度建设两个工业园区
争取5年内向印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投资200亿美元
2017年,印度还正式成为了上合组织成员
现在中国企业陆续完工的印度项目
大都是这一阶段的合作项目
因此指责这一阶段的项目“卖国”
是“用新规算旧账”,更是互联网碎片化传播带来的健忘
当然也会有人从事后诸葛亮角度,说中印存在领土争端
印度发展后会野心膨胀
所以就不该帮印度发展
最好是只往印度卖消费品
但任何国家都不会无条件接受巨额贸易逆差
既要双边关系稳定,又要在双边贸易中占尽便宜
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当初国内用投资与承建项目来平衡中印贸易
是为了推动中印和平发展,
争取早日划定边界,这在当时是个合理策略
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后,又在外交上出现重大反复
这是印度政府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在中印关系回归正常之前
央企大概也不会再新增类似项目了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最近几年中印边境冲突,关系持续紧张
表面上看是莫迪政府反复无常,
深层原因是印度政治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长期因素方面,印度几十年来
不断在其国内铺垫领土主张叙事的“合法性”,让印度历届政府
面对边境问题没有回旋空间
短期因素方面,中国基建能力迅速提升
在实控线范围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让印度感到边境实地对比越来越不平衡
但更重要的,是莫迪政府正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内部压力
莫迪执政以来,印人党通过印度教民族主义来提高政治凝聚力
这必然会刺激印度国内政治转向民粹,鼓励极端民族主义舆论
印度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莫迪选票的基本盘恰恰是少数财阀与大量贫民
这就锁死了印人党分配改革空间
按照现状继续发展,会加剧底层不满
发展放缓,会加剧顶层不满
因此留给莫迪的选项并不多
之前两届任期主要是在搞印人党组织改革与印度财税改革
一方面加强印人党的动员能力
另一方面扩大中央财权,推进印度版的“分税制改革”
而这必然导致富裕地区不满,加剧议会党派矛盾,今年印度大选,印人党甚至没能拿到足够单独组阁的席位
这就是印度内部矛盾的集中体现
这里我推荐大家阅读毛克疾的一篇文章,可以在公众号“南亚研究通讯”上查找
重磅丨毛克疾等:梳理“莫迪十年“与“三连”之间逻辑暗线...
反对党在民粹浪潮下,当然乐于用民族主义话题反过来抨击印人党
所以莫迪政府就更倾向于在边界制造争端来平息舆论
极端民族主义不会讲道理
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造车会说是威胁印度国家安全,中国企业承包印度项目会说是印度外汇流失
内部政治困境就会让印度政府更倾向于“赌国运”
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中国外交环境恶化
莫迪政府选择在这时候调起加勒万和谷冲突,对内是缓解压力
对外也是想看能不能借机在欧美推销一波“印度替代中国”的概念
类似的,瓦杰帕伊曾在1979年2月担任印度外长期间,力排非议来访问中国,一度被视为对华温和派代表人物
1998年瓦杰帕伊出任印度总理,紧接着他就用“中国威胁”名义搞核试验
这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瓦杰帕伊执政局势不稳定
此前瓦杰帕伊曾在1996年组阁,15天就垮台
1998年他只靠着印人党微弱优势,联合小党派才再次上台
所以瓦杰帕伊上台后,在第一时间选择搞核试验来迅速提高声望,用“中国威胁”来强行塑造外部压力
同时开展印巴外交,刷新外交成就
现在中国14个陆上邻国,只有印度和布丹没和中国定界
布丹军事被印度控制,外交受印度指导,甚至没和中国建交
英国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被印度国内建构了几十年“合法性”,印度政府无法主动退缩
现在莫迪政府推进了十几年印度教民族主义,进一步加剧了边境冲突的风险
印度再次触发1962年“勇气游戏”的概率正在上升
我国的策略是不断巩固边境战略能力,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西部实控区域修建了一连串边境村,为边防提供支撑
通过不断扩大中印边境的实力差距,来抬高印度军事冒险的成本
好,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