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黛,欢迎来到116期参考信息。
首先关注一条立法动向。
近日《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初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30日前大家可以登陆中国人大网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提出意见。
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小刑法”之称,主要针对违法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前身是1987年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2006年上升为法律。
此次修改范围比较大,是17年来的一次大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为四大类,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这次修法扩大了每一类的处罚范围,高空抛物、抢夺方向盘、侵犯个人信息都明确为违法行为。
而新增第34条引发强烈争议,关键是第二、三款,将“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列入处罚范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建议删除,她认为“有损民族精神,伤害民族感情”内涵极为模糊,作为法律上的处罚标准,必然面临处罚标准过于模糊的问题,容易造成任意扩张行政处罚的范围。而处罚标准模糊势必导致选择性执法,容易出现滥权现象,可能激化警民矛盾。劳东燕教授表示,国家权力直接干预公民个人的日常穿着领域,明显有过度干预之嫌;民族精神与民族感情属于文化精神层面的事物,国家可以进行倡导,但不应通过法律强制的方式来推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认为,新增的第34条不免让人联想到去年苏州女生穿和服被寻衅滋事的旧案,如果穿和服拍照都可以被理解为有损民族精神,就应被治安处罚。那么吃日料、看动漫、甚至是学日文,都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冒犯民族感情。如果公职人员可以凭个人偏好和观念信条,随意扩张解释和适用法律,那么我们距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就不远了。
推荐大家看看赵宏教授的文章,讲了关于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个问题。
整理者提供:关于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个问题
看一颗“他山之石”。
9月5日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发布“第114条通知”,实质性宣布破产。
伯明翰人口超过100万,是工业革命发源地,现在也是英国的工业和商业中心。伯明翰市政委员会是欧洲最大的地方当局,由反对党、工党领导。英国的地方政府无法像美国那样通过法律程序宣布破产并重组债务,不过根据地方政府法案,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政府财务主管预见到政府可能无法维持预算平衡时,有责任发出通知触发紧急财务措施。比如除了保护弱势群体、维持法定服务的支出外,不得有新支出。
伯明翰财政破产与当地的“平等薪酬索赔”有关。2012年英国高院裁定,支持伯明翰市政委员会雇员的平等薪酬索赔诉讼,市政委员会至今已支付11亿英镑赔偿,还需支付6.5亿到7.6亿英镑,每月还要还千万英镑的账单。
工党领导的伯明翰市政当局还指出破产要怪中央拨款给少了,保守党政府过去10年来削减了10亿英镑;另一个原因是新采购的甲骨文IT系统延误三年,成本暴增,可能高达1亿英镑。
不过首相苏纳克的发言人说,伯明翰今年获得超过9%的额外拨款,并表示地方政府领导人应该自行解决问题,中央政府的责任不是救助财务管理不善的地方当局。7月,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已经暂停非必要支出,破产后中央政府不提供救助,伯明翰可能会提高征税、出售资产、裁员进一步削减开支来解决资金短缺。
英国地方当局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政府拨款、收费服务以及税收,包括营业房产税、居住房屋税。伯明翰与英国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空前的财政挑战,包括成年人社会服务需求上涨、营业房产税收大幅下降、通胀不断飙升。
2020年以来,英国7个地方委员会发布“第114条通知”,实质性破产。今年初伦敦南部最大的自治区,克罗伊登区委员会宣布破产后,将居住房屋税的上限从5%提高到15%,调查显示至少26个地方委员会未来两年存在破产的风险。开源无门节流难成,是该考虑破产了。
关注几则新冠疫情影响的研究。
上月初《柳叶刀 肿瘤学》杂志的论文显示大流行拖延了癌症的常规检查,几乎增加了所有癌症患者病情恶化的可能性。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可以通过筛查发现,但其他癌症需要定期就诊,及时转诊给专家进行诊断测试。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的数据研究,2018年1月开始,每月新增癌症诊断数稳定在7万左右,到了2020年4月数量减少一半。这些诊断延误可能导致数万名额外的患者死亡和额外的医疗费用,比如肺癌占美国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早期阶段发现5年生存率为56%,后期阶段发现就下降到5%;一期肺癌的治疗费用中位数是2.5万美元,四期是21万,几乎是前者的10倍。
研究还显示一些边缘人群,比如经济贫困地区、西班牙裔、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2020年后诊断出四期癌症的比例显著增加。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说,大流行最初几个月大部分事情都“静默”了,是应对死亡率高的新冠还是处理对癌症诊断的担忧,这对病人来说是一场真正的斗争。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经历疫情防控措施之后,香港学龄儿童近视人数达到历史新高,6岁儿童的近视率翻倍。团队收集了20527名6到8岁香港儿童的数据,探讨2015到2021年间的近视率变化。港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表示,在防疫措施实行期间,儿童大幅减少户外活动将更多时间用于近距离的活动上,这两种行为与近视的发展和加深极为相关。父母近视是儿童近视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研究发现即使父母都不近视,孩子近视的比例也比疫情前高。
还有一项研究比较有趣。皮尤研究中心发现现在全职父母中,全职奶爸的占比达到18%,而在千禧年之交居家父亲的比例只有5%。皮尤的研究称,美国居家奶爸的比例此前受到经济下行的助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居家奶爸的比例激增。随着经济增长,全职奶爸的比例逐渐下滑,直到新冠疫情爆发。英国的居家奶爸数量在新冠疫情期间增长了三分之一,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凸显了全球文化的转变,很多男性首次在被迫远程工作时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哦,原来是这样的。
9月1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今年的主题是“三减三健,从我做起”,就是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谁都知道健康生活好,但肥胖人群的队伍显然是越来越壮大了。8月中旬学术期刊《糖尿病 肥胖与代谢》发表论文,题目是“中国肥胖患病率与相关的病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绘制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调查由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团队主导,样本来自全国243个城市519个体检医学中心,是迄今为止中国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病发症规模最大的一次研究。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除了超重的人变多,这次研究最突出的现象是男性的超重肥胖问题变得比女性更普遍。女性超重率27.7%,肥胖率9.4%;男性则是41.1%和18.2%。过去很长时间国内老年女性的体重问题更普遍,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和孕激素降低,新陈代谢速率下降,因此发胖的比例整体变高。到本世纪男性超重的比例迅速增加,最终反超女性。
这可能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有关。2013年《柳叶刀》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欠发达地区的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发达地区的情况则相反;男性变胖的年龄也更早,女性整体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70岁后才达到最高值,男性的峰值在40多岁就已到来。
另外,大家一般觉得北方人比南方人要大一号,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北方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南方,其中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两项数据都是全国前三,而广东、海南和江西是瘦子最多的三个省。
这份研究还提到,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群体饮食习惯有差异,多元膳食模式更为健康,这么吃的人群集中分布在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多为高学历和高收入群体。这也解释了母义明教授团队研究中提到的GDP较低的地区超重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的现象。
诶,是不是越来越像美国人了?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