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黛,欢迎来到第151期参考信息。
首先解决两条历史遗留问题。
10月31日,广东潮州市枫溪区撤区复镇,回归潮安区管辖。县级区降级变成镇,枫溪区是近年来的头一个,广东的撤区设镇和东北因为人口外流经济放缓“撤区设县”、“撤街设镇”有所区别。枫溪区以前虽然叫做“区”,但这是潮州自行设立的“准行政区”,是一个经济功能区行驶县级区的职能,但民政部一直没有批准。
1991年,汕头市一分为三,变成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潮州下辖潮安县、湘桥区、饶平县。潮安县政府驻地设枫溪镇,后来枫溪镇迅速发展成为粤东最大的陶瓷基地,传统的乡镇建制无法适应发展需求,因此1995年潮州市设立枫溪区,由市政府派出的正处级管委会领导。
这样的“准行政区”全国还有不少,如张家口的塞北管理区、许昌市东城区、黄岗市龙感湖管理区。过去,县级的枫溪区不是建制区,只能行使部分职能,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比较尴尬,而建制镇财权、事权、规划权都相对独立,加上强镇扩权改革,对经济发展有更强的决策权,所以过去“县级”的面子不如现在“镇级”的里子。在新的官方定位中,枫溪镇是县域副中心。当然,行政区化级别能上能下肯定是好事。
另一个行政区化的历史遗留问题,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县,最近也解决了。和田地区下辖同名的和田市以及和田县,还有另外6个县。11月初自治区政府批准和田县县政府驻地由和田市内迁移到和田县拟设的百和镇上。和田旧称和“和阗”,1950年设和阗专区,1971年改为地区,1984年从和田县中切出一块设立和田市。剩下的和田县县属机关单位分布在新的和田市区,给政府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如今和田县终于告别“有县无城”的历史了。
行政级别能上能下,干部也要能上能下。
11月3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大幅改组内阁,开了内政大臣布雷弗曼,由外交大臣接任。而接掌外交大臣的居然是7年前下台的前首相卡梅伦。看来外长这个职位都是要交给老同志更放心,只是让搞脱欧公投玩脱了的首相回来搞外交有些讽刺。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卡梅伦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创者,英国在西方国家中带头加入了亚投行。
英国前首相在继任者的内阁里当大臣虽然有但不多见,历史书上知名的绥靖首相张伯伦就在丘吉尔内阁里继续干。战后,张伯伦的秘书道格拉斯·霍姆在60年代当了一年首相,70年代在别人的内阁里当了多年外相。
苏纳克这次改组是内政大臣布雷弗曼引发的,他是保守党内的右翼。11月8日他发文暗示警方对亲巴勒斯坦游行者宽容,对右翼示威者强硬。舆论批评他破坏警方运作的独立性,苏纳克在多重压力下只能开掉布雷弗曼。卡梅伦是保守党的温和派,经济上提倡减税和重商,在社会文化和外交上更加倾向自由主义。
苏纳克邀请卡梅伦入阁,表明他要平衡党内的权力版图,而不是为了安抚党内的右翼,也是为了明年的大选。苏纳克或许想利用卡梅伦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日益离心的中间派和中右派选民。不过,9月的民调显示,45%的英国成年人对卡梅伦没有好感,只有25%的人看好他。10月19日议会下院的两个选区补选,保守党在两个“深蓝铁票区”受到重挫,交出了长期占据的议席,工党创造了历史。
卡梅伦1966年出生,35岁当选下议院议员,2010年成为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今年58岁,作为政客而言,正值壮年。苏纳克邀请卡梅伦显得保守党“技穷”,不知道卡梅伦是否甘于当一颗救命稻草。
在波兰,前总理图斯克重返总理之路就遇到了障碍。
10月15日的选举中,执政8年的法律与公正党保住了第一大党的位置,但得票率只有35.4%,194个席位没超过半数。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和第三条道路、左翼党三个党组成反对派联盟,横跨左中右,拿下53.7%的选票,248个席位,超过半数,拥有组阁的资格。11月10日,三党联合签署组阁协议,推出新议长。不过13日,新一届议会开幕,总统杜达仍然授权现在的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组阁。
反对派联盟指责总统不尊重选民的意愿。法律与公正党奉行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政策,“疑欧”色彩强烈。2015年单独执政以来,波兰与欧盟在司法改革、少数群体的权力、难民接收、媒体管理等问题上严重对立。图斯克当过欧洲理事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统”,自然是亲欧派,还被称为“默克尔的政治丈夫”,主张改善与欧盟的紧张关系,争取解冻本该拨款给波兰的360亿欧元疫情复苏资金。
这次波兰大选是“近年来欧洲最重要的大选之一”,投票率高达74.4%,超过1989年波兰转型后的第一次大选。一是年轻人投票热情高涨,68.8%的投票选民不到30岁,比4年前多了22.4%。在许多年轻人的眼中,这是“捍卫或失去民主”的斗争,是阻止民粹主义政府让波兰脱离欧盟的最后机会。二是因为反对派联盟的竞选策略,执政党在农村的支持率较高,反对派就呼吁支持者走出大城市,到选情焦灼的小镇注册投票,“了农村包围城市”,又是城市年轻选民与农村年长选民的对决。
国内对波兰大选报道较多的是,波兰总理说将“停止援乌”,不过这是典型的选举语言,一天后总统就出来说是误会。波兰媒体还披露,执政党请了匈牙利顾问试图复制欧尔班模式,看来双方都失算了。执政党人士称,欧尔班的顾问没有考虑到波兰选举制度的特殊性和公众的情绪,这只会激励那些支持反对派的人动员起来。
英国还有一位前首相说不定也要再就业了。
以色列媒体11月12日披露,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寻求让布莱尔担任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协调员,说是为了改善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以及减轻以色列的国际压力。2007年,中东问题四方联合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任命布莱尔为中东问题特使。布莱尔干了8年,2015年才卸任。布莱尔在以色列仍然有办事处处理巴以相关事务。内塔尼亚胡希望利用布莱尔的经历,缓和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加沙行动的担忧。
布莱尔2007年卸任英国首相后,在中东广泛建立人脉,与海湾国家有密切的联系。他曾在2017年表示,对西方在哈马斯2006年赢得巴勒斯坦选举后决定不接触感到遗憾。以色列还没有明确布莱尔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布莱尔办公室也没有否认双方在联系,但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巴卫生部门14日公布,加沙地带死亡人数升至11255人,包括4630名儿童。联合国也遭遇78年历史上最大的人员损失,102名工作人员在本轮巴以冲突中遇难,联合国13日将半旗哀悼。
在战场前线,以军已经占领加沙的哈马斯机关,包括议会、政府大楼、警察总部。消息称以军行动将持续一年,缓慢推进到以前从未行动过的地区。在战场之外,卡塔尔正在促成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人质交换协议。哈马斯的条件从停火三天换10名人质扩大到停火五天换70名人质。
还有一个问题,即谁来接管加沙。首先,美国不允许以色列在冲突结束后继续留在加沙,内塔尼亚胡9日表示,不寻求占领和治理加沙,但必须组建“文职政府”,防止类似哈马斯的组织重现。第二天,巴勒斯坦总统、法塔赫主席阿巴斯马上表示,我们准备承担在加沙地带的责任。但是以色列当年扶持哈马斯就是为了制衡法塔赫,不出所料,又过了一天,内塔尼亚胡表示不会把加沙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领导人11日举行联合特别峰会,也在讨论重建加沙。阿尔吉利亚和黎巴嫩等国提议通过威胁中断石油供应或者断交来应对以色列,不过包括阿联酋和巴林在内的多国拒绝。最后决议谴责以色列犯下大规模战争罪,警告以色列的报复性军事行动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向巴勒斯坦政府提供财政捐助和人道主义支持,支持埃及向加沙地带提供援助。还有一项成果是授权沙特、约旦、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印尼、尼日利亚和巴勒斯坦外长组成小组,启动严肃而真正的政治进程。这个名单非常平衡,声音最大的伊朗没获得什么,毕竟海湾国家最担心它。沙特是带头大哥,巴勒斯坦是当事人都好解释,卡塔尔土耳其是哈马斯的盟友,约旦和埃及即便不算以色列的盟友,也是能说得上话的,但为什么印尼和尼日利亚也能加入小组?
13日,答案得到了一半。印尼总统佐科到美国出席APEC峰会与拜登会面,呼吁美国制止加沙的暴行。拜登则邀请印尼参加加沙的重建,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在防务、重要矿产、半导体供应链和气候等领域合作。
最后回应一下观众的疑问。
上期提到,因为公共活动封路堵路是正常现象,可能画面用的是国外的素材,不少观众不解。来看看国内的规定,根据《游行集会示威法》,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进行,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公共意愿的活动。而路权分为上路行驶权、通行权、先行权、占用权,其中占用权指的是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占用的权利。
市民的权利高于车辆是世界的通行规则,像欢迎英模人物的游行就经常需要封路,还有常见的普法游行,不知道观众朋友们有没有参加过。还有观众提到,不少人第一时间叫好是出于对“极端环保”的反感。都怪“极端XX”的想法常蕴含着谬误滑坡和以偏概全,我们今天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的努力,但当初也被批评为极端。
环保组织曝光,媒体跟进,政府处理是常见的环保事件解决方式。比如十年前经常爆发反PX游行,只靠科普,在事故面前没有说服力。现在大型化工项目要么进园区,要么在离岛,可以说有效推动了政府的科学决策。
环保部门也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监督及维权工作。中央政法委原秘书长陈一新指出,社会风险的诱发动力从利益驱动向价值驱动发展。马督公也经常说,我们是一个城镇化三分之二,工业化将近完成的国家,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任何群体都有可能因为自身诉求有堵路的一天。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这周累了,明天不加更,我们周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