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黛,欢迎来到第194期参考信息。
首先看看金融市场。按说上周出了不少利好政策,但药效似乎没两天,这周大A又不买账了。
1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释放1万亿的流动性。同一天,央行、金融金管总局放宽了房企贷款的使用范围。经营性物业贷可用于偿还存量房地产贷款,缓解房企的偿债压力,缓释房企的金融风险。国资委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他们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25日金融金管总局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
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要求地方抓紧研究房地产项目名单。这次的协调机制不同于以往的房企白名单,支持对象是项目而非企业。此外,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7成以上的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到了“3字头”,绝大部分城市的首套房利率创下历史新低。26日,修改后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公布,提高了申报的营业额门槛,较最初的征求意见稿,删去了有关超大型企业收购初创企业的条款,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投资并购。28日,证监会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月29日周一,A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早盘探底回升,尾盘持续走低,全线收跌,仅中字头、银行板块飘红。最终沪指收跌0.92%,深圳成指收跌2.06%,创业板指收跌3.49%。当天,何副总理出席“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指出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要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此外,他也催了一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尽快落地。只不过,除了领导关怀和短期政策,股市还需要深层次的改革。
今天,《经济日报》发文说,2023年以来,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态势,而红利策略相关指数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近段时间远远跑赢大盘,市场热度不断提升,但也不能哪个上涨就只说哪个吧。不说了,我先去看看我的账户。
金融界还有一条重磅。1月28日,新华财经记者从业内知情人士处再次确认,中国信达、东方资产和长城资产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将于近期划至中投公司,去年的传闻成真了。
90年代,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大量坏账,尤其是商业银行过度放贷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堆积了大量不良资产。1999年我国加快入世谈判进度,预计入世后国内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竞争,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国有四大行能否招架下来很难说。为了让四大行轻装上阵,借鉴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1999年10月,财政部出资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大AMC”,对应接收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原计划四大AMC只经营十年,完成使命即解散,结果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转型成为金融控股平台,其下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
但是,2018年赖小民事发,四大AMC疯狂扩张的风险积累引起监管层的重视,要求瘦身,回归主业。信达清出了幸福人寿,撒手保险牌照,华融一年清出了5张金融牌照,长城转让地方AMC股权,东方资产甩卖小贷公司……原本四大AMC被视为出险房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结果自顾不暇,经营与利润逐年下滑,坏账问题普遍且严重,自己也需要化险改革。
2022年9月,标普统一下调了四大AMC的评级,12月原银保监会发文,要紧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暗账”,推进“暗翻明”。去年的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为厘清金融监管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推进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此后就传出消息,财政部拟将持有的三大AMC国有股,划转给中央汇金,中央汇金母公司中投公司将负责相关机构领导班子的管理。华融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中信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时中国华融也划归中信集团管理。1月25日,中国华融正式更名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今年初,惠誉也下调了四大AMC的评级,而对于股权划转的最新消息,惠誉分析有利于将政府的监管角色和股东角色分开,更好地专注于遏制风险。但这种股权划转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政府直接支持的质疑。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出资人变动对其实际展业并无太大影响,四大AMC也在参与地方划债。去年4月,中国信达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称将组建50人的金融专家团,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助力国企改革等方面与贵州合作。
近期,多地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国务院1月26日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多发连发势头,国务院安委办也在全国部署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
1月24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一处临街店铺发生火灾,39人遇难,9人受伤。事发小区比较老旧,没有物业,起火的是一座6层商住一体砖混结构建筑,内部布局复杂,通道狭窄逼仄,且没有设置消防通道。一层是联排商铺,沿街长约百余米,只有两个进出口。二层有一家培训机构,一家宾馆,以及开在出租屋内的棋牌室,楼层内部被打通又重新分隔,作为教室和宾馆的房间,火灾的主要受困人员就是参加“专生本”培训的学生和住宿旅客。
火灾发生时,学生所在的教室只有两个出口,一个是讲台旁边的铝合金小门,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另一个是隐藏在教室后面的一扇小窗,从来没有打开过,窗帘也从不拉开。有逃出去的学生说,第一次知道教室里有个窗子。根据《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场所同一培训时段内的生均建筑面积不应少于3平方米,以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出事的这家培训机构显然违反了规定。
但这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培训机构要到这种容易出事儿的地方来办学?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几乎没有设置在五层以上的教育培训机构了,根据国家建筑防火规范和各地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出于安全考虑,都有办学场所不超过第几层的规定,年龄越低,楼层越低,而且不得选择居民住宅和正常办学的学校。
其实,最适合为校外培训提供场所的就是学校自己,上了年纪的观众应该有印象,以前学校经常把教室租给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有面向中小学生,也有面向大中专学生或者成人继续教育的。不过,为了遏制违规补课、收费、乱办班、有偿培训,各地陆续出台规定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将校舍出租给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初中或许是只针对中小学生补课,但实践过程中免不了一锅端,另外也有校园安全方面的考虑。
但如今,小学入学人数达到峰值,在人口负增长、学校过剩的大背景下,闲置教育资源是否可以重新考虑进行市场化利用?毕竟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已经向社会开放了。
最后看看英美特殊关系,最近再次受到茶的挑战。
1月24日,美国化学教授弗兰茨尔的新书《浸泡:茶的化学》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她建议在茶里加一点点盐,可以让茶汤没有那么苦,还建议挤一点柠檬汁,去除茶汤表面的“浮渣”,以及大力挤压茶包等等。嚯,这让英国人如何受得了?
英国礼仪学方面权威机构德布雷特出版社发帖,“千万别跟我们说‘盐’这个字……”,英国《卫报》调侃,在美国,人们用水龙头放出来的温水泡茶,来自这个国家的一名科学家却声称发现了完美冲泡一杯茶的诀窍。美联社说,在大部分英国人看来,美国人不过是“牛饮咖啡”的“粗人”,即使喝茶也只会用微波炉泡茶。报道戏称,恐怕自北美殖民地为反抗英国统治,在1773年制造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以来,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如此扰乱过英美关系。
官方机构也瞅准机会下场,美国驻英大使馆发表“有关最近茶文化冲突的重要声明”,说有媒体报道,一名美国教授对于“如何泡一杯完美的茶”给出的方子,令英美特殊关系陷入了水深火热。美国大使馆强调,“茶是友谊的灵丹妙药,是团结两国的神圣纽带,我们不能坐视这种无耻的提议威胁到两国特殊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向善良的英国人民保证,在英国国饮中加盐这一匪夷所思的想法,不是美国的官方政策,而且永远不会是”。不过声明的最后一句说,“美国大使馆将继续用正确的方法泡茶——微波炉加热”。英国政府官方账号迅速回应,“尽管很感谢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但英国政府必须重心地表示反对……泡茶只能用热水壶”。
天可怜见,弗兰茨尔教授为写这本书做了三年实验,分析了茶中一百多种成分,以化学原理为依据提出如何泡茶更好。新书出版以来,她的邮箱收到各方问询信件。在书中,弗兰茨尔教授还记录了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泡茶方法。说起来,要算自古以来,我们的传统中也有喝茶加盐的做法,比如唐朝吃茶加盐,边疆少数民族也长期保留这个习惯。原因就是人类需要纤维素和盐,茶叶被看成一种蔬菜,本身也要被吃掉。现代人不缺盐,也随时可以另外煮热水,就消除了加盐的习惯。美国人喜欢用微波炉热水,那么执着于“微波炉煮茶”也是顺理成章。诶,你用微波炉热过茶吗?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