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欢迎收看139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近日,腾讯和老干妈两个国民品牌被卷入同一个案件,腾讯说自己给老干妈做了一年广告,老干妈公司说我没签合同,拒绝付钱。
。
腾讯拿不到钱,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同意了,冻结了老干妈公司1600多万的财产。
但随后老干妈公司回应,从未与腾讯有商务合作,已经报警。
7月1日,贵阳市公安局发布通报,宣布有人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与腾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目的是骗取腾讯送给大客户的网游礼包。
警方发布通报后,很多网友都编笑话讽刺腾讯。
连腾讯自己都发了官方自嘲视频
督工,你怎么看腾讯和老干妈的纠纷?
从现在的公开报道看,腾讯和老干妈都很可能都没有说出自己掌握的全部信息,接下来还会陆续有重要的隐情透露出来。否则现在的很多事实没法解释。
比如说,腾讯给老干妈连续做了一年广告。但有没有与老干妈公司建立过直接联系,不符合正常商务程序。
又比如说,老干妈公司说不知道腾讯游戏平台给自己做广告,但腾讯方面做广告需要工厂提供一些特别产品,他们也的确拿到了这些产品。到底怎么拿到的,应该也是个精彩的故事。
所以,对于双方谁对谁错,我暂时不想随便推测,这里只说说程序问题。
从公开信息看,深圳南山区法院在今年4月24号下达财产保全令。依照《民事诉讼法》,在做出裁定后,财产保全措施应当立即执行,执行后必须立即通知被保全人,几乎不能有时间差。
再看老干妈的公开信,6月10号,他们才收到由贵阳法院转送的法律文件。
这说明,或者是法院下达了保全裁决但是没有执行,或者是执行了没有通知,又或者是通知了被故意拖延。总之,这个案件肯定还有很多不合常理甚至违反法律的细节没有揭露出来。
腾讯的公关部门现在很卖力,拼命卖萌来软化自己的企业形象,但在卖萌形象背后,冷冰冰的司法斗争是不开玩笑的。我们可以不关心腾讯和老干妈谁输谁赢,但应该继续关注中国的司法程序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贵阳警方宣布抓到了骗子,但深圳南山区法院一度拒绝撤销案件,到今天下午为止,老干妈公司还是有上千万的财产被扣押。我刚刚坐进演播室,最新消息出来了,腾讯和老干妈公司达成相互谅解,财产扣押结束。但这不影响我对案件本身的好奇心。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公民来说,程序比结果重要得多。
1600万不算少,幸好老干妈是大企业,不差这点钱。如果是小企业或个人,忽然被扣住这么大一份资产,估计生意就垮台了。从现在的公开信息看,腾讯并没有提出非常有力的证据,却仍然轻易冻结了其他公司的的财产,是不是说明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缺陷?
财产保全的目的是避免被告提前转移财产,或者宣布破产,让判决无法实际执行。所以请求法院在诉讼结束之前,就预先扣押部分财产。
从法律上说,任何人或者企业,在民事商事纠纷中,都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成本也不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申请保全措施,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
从立法意图来说,只有发生紧急情况,申请人财产可能出现无可挽回的损失的时候,才能采取保全措拖。不过,什么是紧急情况,扣押多少财产、如何扣押,扣押多久,目前都没有细则和统一标准,完全由行使管辖权的法院自行判断。法院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
腾讯与老干妈的这起案件,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如何定义"紧急情况",南山区法院目前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
按现在的公开信息,南山区法院在决定财产保全之前,没有听取老干妈公司的辩护,就接受了腾讯公司的证据。同样根据公开信息,腾讯公司这个时候并不知道诈骗集团的存在,认定是老干妈公司不肯付钱,应该承担债务。
众所周知,老干妈公司是一家国民品牌大企业,每年营业额50亿,而且创始人在财务上从不冒险,甚至以保守出名,绝对不缺现金。
就算老干妈公司真的被判决赔款几千万,也不太可能放弃品牌,转移资产,更不可能宣布破产。所以,从常理判断,法院完全不需要因为一两千万的纠纷就去做财产保全。
有人统计过分类数据,2020年3-6月,腾讯申请保全了大约二十笔财产,金额合计超过1.6亿。这么密集使用财产保全,到老干妈这个案子终于暴露了一定细节,深圳南山区法院有义务对自己的判决做一个明确的解释,说说什么样的"紧急情况"导致他们冻结资金。
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的高管李亮,对这个案子做出了评价,直接说腾讯公司习惯性滥用司法机关力量,当地法院已经没有调查事实的习惯了。督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对具体的案件我们不做判断,但是2016年以来,腾讯集团在南山区法院前后进行好几百起诉讼,大多数案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都能查到。无论作为原告还是被告,腾讯几乎赢了每一起诉讼。腾讯的法务部门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南山必胜客"。
这次老干妈广告事件,腾讯看起来是被骗的一方,但绝大多数网民的态度不是同情而是嘲笑。说明普通人已经认识到大企业的力量,对大企业利用法律漏洞、利用国家机器的能力提起了警惕。第50期睡前消息评论华为李洪元251事件时,我说过,251事件从根源上说是我们国家的制度缺陷。但华为法务部门利用法律条文还不完善的漏洞,放大了地方执法部门的错误,也是一种恶意操作。
腾讯总是到南山区法院打官司,虽然没有明显超越法律条文的地方,但诉讼结果一边倒,听起来就很值得怀疑。现在老干妈事件暴露了细节,证明南山区法院非常随意地使用自由裁量权,我们完全可以推论,前面的几百起案件很可能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深圳乃至广东省必须尽快恢复司法机关的信誉。否则整个国家的司法系统的权威性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整个国家的事情,也不能让深圳南山区一家负责。中国各地的政法委都能管到当地的司法机关,当然会因此照顾本地的纳税大户、就业大户,就算没有干部和老板的私下勾结,也会有明显的倾向。比如说2018年的鸿茅药酒事件。大家应该还有记忆。
2017年12月,广州医生谭秦东在网上发文批评鸿茅药酒"有毒",很快就被内蒙凉城县公安局跨省拘捕。
凉城县是个贫困县,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亿。2017年鸿茅药酒公司纳税3.5亿元,虽然不是同一年的数据,但是可以看出鸿茅药酒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
所以,凉城县干部根本不管自己对谭秦东的言论有没有管辖权,直接让凉城县检察院给他定了一个"损害商品声誉罪",派警察穿越整个中国抓人。抓了人还不许自己请律师,想方设法诱骗谭秦东认罪,想把他诬陷成反面典型,警告全国想批评鸿茅药酒的人。
内蒙古凉城县做事的风格的确太粗暴了一点,不如深圳法院那么文雅,但反映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就是大企业在本地享受司法优势,可以让司法系统想方设法发挥自由裁量权,甚至超出自己的权限办事。有的时候,争议双方背后都有地方司法机关支持,企业矛盾会上升到两地暴力机关对抗。
今年5月,网游《传奇》代理商李威威,被江西宜春警方带到宜春监视居住,理由是以涉嫌侵犯著作权。这个李威威的身手不错,几天后成功出逃,跑到了湖北荆门。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64445
如果是普通犯人,从警方控制下逃跑,很快就会被其他地方警察抓住。但是宜春警察发布通缉令以后,荆门市警察宣布,没有发现李威威违法,拒绝宜春方面去抓人,把李威威保护了起来。
从公开资料看,李威威事件主要和网游《传奇》的著作权、代理权有关,有几家韩国和中国公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些公司又分别在宜春市和荆门市投资了游戏产业园,影响当地的税收,所以能让警察给自己办事。
我也不知道李威威到底应不应该抓,但现在两地警方对李威威的定性完全相反,不可能都对,至少有一方是错的。这种公开的矛盾不解决,国家司法机构的公信力就会快速流失。
司法机关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办事,是个别的腐败问题,还是普遍的偏向问题?
有人研究过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对企业在不同地方诉讼的结果做了研究。发现如果诉讼管辖地与公司注册地一致,胜诉概率就可以增加40%。理论上说,正义肯定和地理位置没关系,但判决结果和地理位置有这么高的相关度,只能说明司法系统是存在"主场优势"的。
这个"主场优势"实在太大,所以企业都想方设法在本地走司法程序。腾讯和别人签合同,一条默认条款是发生争议时法院管辖权要交给深圳。这也是腾讯在南山区法院有这么多案子的原因。你可以说腾讯不信任外地法院,也可以说腾讯太"信任"本地法院,还可以说两个原因都有,总而言之,在中国,搞法律必须研究人文地理。
我之前听说过很多案例,两家企业争夺利益你死我活,但到了打官司的时候,80%的资源都放在争夺管辖权上,而不是搜集和案件本身相关的证据。一旦其中一方在管辖权问题上赢了,选择了自己提出的法院,另一方往往快速认输,愿意用很优惠的条件妥协。因为管辖权输了,说明自己的关系和资源不如对方,也说明接下来要到对方的主场去辩论司法问题,几乎不可能拿到满意的判决,还不如早点妥协,多少还能分一点利益。
这种司法层面的地域保护明显影响了公正,也影响经济发展,怎么才能压制一下呢?
前面我引用的那篇论文还有一个结论,就是企业的"主场"司法优势,主要体现在地级市以下的法院,一旦到了省级法院,胜诉的概率就和地理位置无关了。这说明,企业目前很难勾结省级司法机关。
所以,目前最有效的改良,就是让法院脱离地方控制,不让那些对地方经济负责的干部同时管司法。美国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司法斗争,伊利铁路争夺战,两群股东分别躲在相邻的纽约和新泽西州,都能让当地的法院作出相反的判决,甚至要抓对面的股东进监狱。这件事推动了美国组建地方高级巡回法院,专门对付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1868年伊利铁路之争
中国现在金融体系的监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方行政区划,人民银行在20年前就组建了跨省的9大分行。2016年,最高法院也学习金融系统经验,设置了6个巡回法庭,分别设在深圳,沈阳,南京,郑州,重庆,西安。但是,最高法直属机构负责的业务太少,不足以打破司法地方保护主义。鸿茅药酒跨省抓人,深圳"南山必胜客"在主场战无不胜,都发生在设置最高巡回法庭之后。连我们编辑部都受到过类似压力。从这些问题看,恐怕还要继续扩大巡回法院的权限,同时让一部分警察脱离地方公安系统,直接向公安部负责。避免司法机构变成地方企业的驯服工具。
前面我们提到字节跳动副总裁李亮批评腾讯。
李亮除了直接指责腾讯滥用司法资源,还说腾讯为了影响高层决策,已经招聘了一些官员,这具体说的是谁?
腾讯副总裁张峰就曾经是中组部干部三局的处长,2017年他出来担任深圳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2018年3月,张峰当上了腾讯集团副总裁。李亮拿这一点指责腾讯,对方基本没法反驳。
不过,李亮似乎忘了,他这边的的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也是从人民日报系统挖出来的。张辅评刚来字节跳动的时候,负责的就是政府关系。
大企业挖政府官员当高管,例子很多吗?
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辞职,当深圳华大基因农业董事长、总经理。这算是很有名的公开案例了
2018年,中央巡视组巡视商务部,指出"干部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两个重灾区是反垄断局和电子商务司。今年5月8日第112期节目,我们从阅文合同问题说到腾讯垄断问题,提到过商务部反垄断局处长崔书锋,他在腾讯、摩拜和美团都当过高管。反垄断局还有个调研员杨建辉,到阿里巴巴当资深专家。
电子商务司那边的网络管理处处长、印海涛下海,到京东金融当了公共事务部长。电子商务司发展规划处处长曾晨也进了京东,是战略研究院院长。他俩还有一位同事,副处长李小满,去网易当政府关系总监。商务部办公厅综合司政策处处长韩曦离任,之后到菜鸟网络,当公共事务部总经理。
2015年8月滴滴聘请交通部道路运输司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张贝,出任公司副总裁和政策研究院院长。之前几个月,滴滴出行任命了公司首席发展官李建华,公开资料查不到李建华之前担任的公职,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在中国,我是官员下海的最高级别。我以前在政府做的事是跟约谈有关系的,但现在我们要推动现有政策的改革。"去年7月,李建华到360当高级副总裁和首席发展官。
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到中国平安集团管P2P业务。最高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孙军工去阿里,当公共事务部副总裁。中国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换已经很频繁了。
李亮攻击腾讯,还翻出了之前腾讯招聘"战略竞争策略传播经理"的广告,督工你怎么看待这个广告。
李亮的攻击显然非常有力,腾讯招聘广告提出了三个要求,比前面的官员"旋转门"问题更进一步。
一能够快速调动央媒及核心自媒体的力量,在北京及中央级媒体有深入关系;
二是能把公司的需求写进内参和调研报告,影响高级官员决策,制造
"高层话语权";
第三点是围绕中央高层的意图进行策划传播,引导政策,特别是在两会期间,要引导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向大会提案,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
腾讯方面根本不敢正面解释这个招聘广告的细节,直接否认发过这么一个广告。
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有人专门保留了当初的招聘广告页面,还在北京请了公证人员,对网络页面做了公证。
所以,腾讯方面也知道自己这个招聘广告的内容太赤裸裸了,挑战了中国的政治正确,所以宁可撒谎,也要撇清关系。反过来说,这个招聘广告显然体现了私人企业的真实诉求,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腾讯是不是第一个敢于说"引导"人大代表的中国企业?
在这方面,腾讯其实是个后来者,只是因为广告太直接,才被抓住了把柄。2009年,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篇报道,标题是《中国民间浮现"游说"集团
多渠道向人大诉求权益》,非常详细描写了私人老板联合起来干预人大的方式,而且评价非常正面。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3-13/1601126.shtml
这篇报道开头介绍了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他自己不是人大代表,但是自称组建了"信孚公益论坛",给全国人大代表提供议案,建议义务教育经费应由中央统一转移支付,民办中小学也能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赚义务教育经费。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3-13/1601127.shtml
我对这个议案本身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强烈支持中央统一支付义务教育经费的建议,不要让各省自己解决。但是,我很担心中国出现公开游说集团的问题。这篇2009年的报道不仅赞美了信力建这种私人老板,还提到了中国房地产协会游说建设部,给国务院上报了"房地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接下来十几年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另外,还有很多老板和私营企业高管,本身就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可以直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影响人大决策。比如制造宇通客车的郑州宇通集团总裁、全国人大代表汤玉祥自2011年起就经常提出关于校车的议案。最后真的让宇通集团变成了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企业参与制定标准不一定是错的,但老板直接推动人大来做事,不能不让人担心。
所以,我们普通人必须重视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因为资本集团已经发现了人大的用途,用各种方式积极影响人大决策。如果普通人不依法关心人大选举,不在乎人大代表是谁,别人就会替我们作决定。
在节目的最后,我推荐一下我们团队的公众号,名字是"睡前消息编辑部",过去几年一直每天发布当日的新闻列表,算是展示我们认同的重要新闻。
从上周开始,睡前消息编辑部增加了两个原创栏目,一个是"历史旋转门",寻找时事新闻和历史的相似之处;另一个是"兴风作浪的观众",在B站、微博、知乎各个平台收集观众反馈,把质量最高的评论放在公众号上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关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和我们,和其他观众做深入交流。
好,139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观众过去一年的支持。下一期是7月12日,睡前消息开播一周年纪念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特别纪念节目,欢迎大家到时候收看,我们周日140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