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1年9月10日星期五,欢迎收看325期睡前消息。今天先不说时事资讯,和大家分享一条征文信息。
这个征文活动的起点,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孔子说四十不惑。四十岁应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生活。现在我也四十岁了,发现孔子说的没错。一旦意识到人生已经到了中途,就绕不过一个问题:我这几十年到底做了点什么事情,必须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交代。
这里说的“自己”,并不是现在的我。在大脑里说话的那个声音,往往来自20年前,30年前。我最近经常想象参加答辩会,对面坐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小镇青年,还有一个10岁上下的孩子,严肃地让我介绍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他们想知道未来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要在这个世界做什么事。答辩结束之后,两个年轻人会给我的回答打分。
虚拟答辩会的打分决定了我的自信心,压力有点大。但好在评委提前给我泄露了打分标准——我很清楚十岁的自己期待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生活。
那时候的我住在一个群山环绕的矿区小镇。要想离开这个封闭的环境,我需要坐汽车穿过尘土飞扬的山路,到达另一个小镇,去每天只有四趟慢车的小站等火车,在硬座车上摇晃一晚上,才能到达比较大的城市,才能接近看起来有希望,有变化的现代生活。有时候我在铁路线旁边看火车路过,感觉车上的人似乎对车窗外的我,对我的生活毫不在意,让我觉得自己生活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但是,在精神上,我和外面的广阔世界几乎是零距离,因为矿区有一个破旧的工人图书馆,里面一半是鼓励工人自学的技术资料,另外十几个书架是小孩子也能看的小说和科普画册。只要坐下来打开这些书,我立刻就能体验巴黎和纽约的活力,跟着书里的角色去体会广阔的草原和大海,在每一个精彩的历史转折点冒险。我童年最大的乐趣,是和我的同学分享图书馆里的新发现。
在整个图书馆里面,我最喜欢的书是几十本科幻小说。其中有19世纪凡尔纳的经典作品,也有郑文光这一代作家的80年代作品。这些科幻作品不仅能带我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接触外面的世界,还告诉我技术进步最终会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让普通人可以拥有精彩的生活。和神话、童话比起来,科幻故事显然是更可靠,更值得期待的未来。每一本科幻小说我都至少完整地读了两遍,还无数次设想,怎样让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科幻故事。
所以,面对10岁和20岁的自己,我知道他们最期待生活在一个科幻世界,还知道他们希望主动参与这个世界的进步。做到这两点,他们就会给我的生活打满分。
对于生活在科幻世界这个要求,我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期待。只要带当年的自己参观一下我生活的城市,体验一下我的日常生活。相信他们都会承认,这个有智能手机,有个人电脑,有高铁和移动互联网,日常出行靠卫星导航,普及了大学教育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科幻时代。
但是,我当年的期待不仅仅是生活在科幻时代,还包括积极参与时代的进步,体验到有活力,有主动性的生活。这部分要求比较难满足,我不能骗当年的自己,说生活在科幻年代,生活就一定轻松愉快,充满激情和活力。实际上,大多数观众应该和我一样,每天忙着应付生活压力,晚上疲惫地刷一会手机就睡着了,很少有机会考虑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在一个科幻时代生活,感觉并没有当年想象的那么好。
所以,我需要对年轻的自己实话实说,40岁的时候,你们会遇到一种矛盾的生活。一方面,社会的物质条件突飞猛进,甚至超出了当年最乐观的想象。另一方面,生活不算快乐,而且往往是随波逐流地跟着社会趋势走,个人很难主导自己的未来。日复一日保持这样的感受,我们甚至忘了社会在快速变化,总以为自己停留在一个停滞时代。昨天上B站,全站排行榜上有一个视频“你还记得自己当初想要长大的理由吗?”。这说明,不止我一个人遇到了类似的矛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44y1h7MB
物质上到了自己期待的时代,心理状态没有跟上来。所以,在设想的这场答辩会结束之后,我需要让20岁,10岁的的自己发表意见,想想他们在没有被2021年的生活困住之前,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为什么会期待科幻时代。在仔细回忆之后,我找到了三个理由。
首先,当年的我还没有被现在的竞争压力困住,他们可以放下日常生活的琐事,从纯粹观察者的角度来评价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其次,10岁的我看到今天的技术进步,本能的反应肯定不是去炒对应公司的股票,而是想知道技术进步会如何改变日常生活。最后,他们会期待社会持续进步,看到新时代的生活,一定会问“接下来会怎么样”,不会因为日复一日的生活,就丧失对社会运动的敏感性。
三个理由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真诚地观察现实社会的进步,规划未来,而不是消极地被生活推着走。这个心态很大程度上来自我童年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所以200期 年产十亿吨钢铁 科幻文化为中国导航节目我做年终演讲,主题就是《科幻文化是工业中国的路标》。
我再回顾一下那篇演讲的核心部分:
科幻小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现实的艺术。最近十几年的中国开始出现高质量科幻作品,说明我们的工业社会很有希望,有严肃探讨未来的能力,有能力摆脱后现代的颓废文化。
每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无论主题是乐观还是悲观,都是我们向未来派出的一个侦察兵。用刘慈欣自己的话说,他描写一个最糟糕的宇宙,是为了能有一个最好的地球。我希望科幻文化能成为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突破口,让我们的工业文化,比其他工业国的后现代文化更积极向上,更能化解社会矛盾,反过来继续推动新技术革命。
这次演讲之后,我一直想利用自己的媒体影响力,搞科幻征文活动。但是我不了解观众的创作热情,也一直拿不出像样的奖品激励这份热情。所以活动策划一直拖着没拿出来。
到了上个月,两个问题都解决了。315期 税务总局:税率降下来 征收率提上去,我介绍太空奥运会活动,随口说了一句当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看到的科幻创意,在失重环境下把网球场卷起来旋转,利用离心力打360度太空网球。几个小时之后,原作者就出现在视频评论区。这让我意识到,睡前消息的观众有旺盛的科幻文化创作潜力。
与其同时,点众公司表示愿意共同激励科幻文化。所以,我和点众公司联合发起一个科幻征文活动。基于最近几十年快速突破的技术革命,期待观众们一起来设想中国的未来。请静静介绍征文规则。
首先是最重要的信息:投稿邮箱:dianzhongkehuan@163.com
163邮箱,名字是“点众科幻”的拼音,投稿请注明“科幻征文”。
然后是同样重要的信息:奖项设置:
一等奖1位:奖金三万。
特别奖1位:奖金三万。
二等奖2位:奖金两万。
三等奖5位:奖金一万。
另外,活动会根据投稿数量和质量,选出一定数量的入围作品,获奖作品都在入围作品内选出。主办方点众文学与入围作者优先签约发表。每篇作品稿费底价1000元,超过万字以字数和综合单价计算。以上奖金与稿费都是税前数字。
接下来是活动细则,有兴趣的观众务必注意:
然后三个建议写作题材,请静静介绍:
第一个建议方向:
“历史在斗争中发展,世界在动荡中前进”。
——《1975年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演讲》作者:毛泽东 邓小平
从1970年到2021年,随意截取20年时光,几乎每个中国平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科幻级的变化。每个人在老去之前,能看到自己熟悉的世界被覆盖好几次。成年人习惯用上一个时代的观念去理解快速变化的世界;年轻人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要在既有的社会结构内部寻找定位。社会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多,这样复杂。
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是社会活力的表现,也是科幻作品的题材富矿——“科幻”的核心内容并不是技术细节,更不是技术可行性,而是新技术对现有社会的冲击,对意识形态的重塑。
乐观估计,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的技术“硬件”会继续高速更迭,和现有的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爆发激烈冲突。建议参考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史,展望未来,描写技术扩散制造的新奇矛盾,以及生活目标的转变。
第二个建议方向:
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共产党宣言》作者:马克思 恩格斯
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社会在加速度前进。过去几代人修修补补住同一栋房子,现在一代人更新几轮基础设施。自动电报机、“小灵通”、飞信……很多新技术还未普及,就已经被淘汰。目前来看,技术进步的加速度趋势还在持续,最终可能导致人类社会乃至人类本身出现突变,之后的人类将经历我们无法想象的颠覆性生活。
让人类越过这个“颠覆性”转折点的变化,就是“奇点技术”。从最近信息技术-生物学的进步来看,这个“奇点”可能就在前面不远,甚至可能已经在我们身后,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扩散到整个社会。
建议各位观众从自己独特的社会观察角度去分析,设想“技术奇点”可能出现的位置,寻找打破人类哲学共识的“最后一捆稻草”。也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适当收窄话题,在特定的行业、地域内部,设想颠覆性技术以及社会冲击。
第三个建议方向:
“雾是灰色的,为什么你画成紫色?”
——19世纪莫奈在伦敦办画展,这是观众的普遍看法。然而,走出会场他们发现莫奈是对的。
人类社会本身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奇迹。然而,我们每天生活在人类社会内部,琐碎而平凡的生活已经磨平了大多数好奇和惊喜,导致我们对自身的趣味和复杂性视而不见。
让我们把视角换到几十年前的自己(家人),观察当代社会,或者直接设想自己是一个外星来访者,从他们的视角描述这个世界的故事,展示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视,但又有代表性的特征。
好,谢谢静静的介绍,今后几个月,我会在B站专栏,“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以及“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微博发布征文规则,观众可以到专栏收看。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些近期简讯。
9月8日麦可思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引用教育部数据称,中小学男性教师比例连年下降。2019年和2015年相比,小学、初中、高中的男教师比例分别下降了6.29%、4.27%、3.39%。
https://www.yicai.com/news/101167392.html
与其同时,高中生报考师范专业的热情不断上升。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考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是18.3%,到2019年提高到33.4%。
我理解,这两个趋势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轻人考虑职业规划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再是上升空间,而是求稳定,所以更多地转向教师这个终身雇佣职业。从整个社会的思潮来看,这也是“未富先老”心态的体现。
至于说女性比例明显上升,这说明中国性别平等问题还很严重,在同等学历条件下,女性会默认男性应该承担更多的发展责任,同时也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自己求稳定就好。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女性会比男性更趋向于体制内职业。
以往的睡前消息节目,我对中国医药代表评价不高。昨天9月8日,国务院主办的中央媒体经济日报有一篇评论,标题是《医药不需要“代表”》
http://www.ce.cn/cysc/yy/hydt/202109/08/t20210908_36892586.shtml
文章上来第一句说:
“300万医药代表就要消失了,这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一句说:
“从这个意义说,医药代表的消失是一件好事,医疗环境的改善值得期待。”
看到经济日报的评论,我倒是要为医药代表说句话,医生不可能时刻跟踪所有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进步。新的药品适合什么症状,新出现的医疗设备适合什么手术,这些信息需要有人对医生去介绍,去推广。同时,还要有人和医生讨论应用细节,收集使用中发生的新情况,反馈给医药公司,改进下一代产品,这才是医药代表的本职工作。一个合格的医药代表,在自己推广的领域内,应该比普通医生和药剂师更了解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副作用。如果没有医药代表去介绍新产品,医药行业的技术升级就会减速,对所有人都不利。
过去20年,中国医药代表的确把行贿作为主要的推广工具,和医生合谋扩大无效药物的销量,浪费全社会的财富。大量根本不懂医药,只懂撒钱的推销员成为医药代表的主流。但医药代表队伍客观上也达到了两个效果,一是提高了医生的工资,修正了过低的收入水平,保证了医生总量的稳定;二是的确让一部分医生了解到新出现的医药产品。
如果舆论上彻底否认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的必要性,在操作上禁止医药代表进入医院,实际上也是矫枉过正,反而影响了合法医药代表的正常工作。国家既然反对医药代表行贿,就应该通过严格审查,找出那些合法履职的医药代表,尤其要找出那些成功推广新技术,成功搜集了反馈信息的医药代表,给他们劳模荣誉和物质奖励,在媒体上竖立榜样。经济日报欢呼医药代表彻底消失,言论显然不合适。
马前卒工作室长期关注大学异地办学产生的争论。318期 全国学三明医改,想好结果再出手节目提到了教育部的最新文件:《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表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
但是,9月6日,深圳市和香港市领导人当面签订协备忘录,标题是《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宣布香港大学在深圳开校区,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一方面说明深圳市的确非常缺高等教育资源,从哪里能引入优质资源都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香港市是特别行政区,往往和其他省级单位并列,但在教育管理体制上,还是属于广东省,到深圳办学不属于异地办学。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94453
新闻说完了,回到本期科幻征文话题。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凡尔纳、阿西莫夫、克拉克、刘慈欣的知识背景,也不一定有时间去打磨长篇作品。但我依然希望尽量多的观众一起来参与科幻创作。因为科幻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相关。
最近,刘慈欣接受了俄罗斯媒体和读者的采访,微博上可以找到现场视频。那位负责提问的俄罗斯大妹子声音有点冲,但内容值得一听。
https://weibo.com/5476078287/KvSSynydD?type=comment
刘慈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科幻小说起源于19世纪,黄金时代在20世纪世界大战前后,那是一个科技社会和传统社会并存的时代。大家看待科学,是在科技社会的外部或者边缘上看它,比如说当时很多人在煤油灯下看凡尔纳写电力驱动的潜艇。这样的时代,科学自带神奇感,所以大家比较关注科技改变全人类生活的话题,科幻小说主题比较宏大,关注整个地球甚至是宇宙。
最近几十年,大多数科幻小说的读者和作者都已经进入了科技社会,从内部去观察科学和技术,新鲜感和神秘的想象要比上一代少,主题逐渐从星空回到地球上。但是,科幻小说的本质是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人类在科技社会内部观察科技,更关心比较具体的技术如何影响具体的社会矛盾,比如说性别歧视,因此产生了一批新的科幻作品。按照这个新的定义,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出发,考虑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所以我希望有时间写作的观众,都来参与这次征文活动,我们一起用科幻作品推动社会进步。
科幻作品能指导现实,这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夸张描述,而是很多高层决策者的共识。
2019年,法国国防部发起了一个“红队”项目,由8个科幻作家和2个画家组成红队项目组,预测2030年到2060年的世界,替法国军队预判挑战。法国国防部同时还邀请了一批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紫队”,配合科幻作家,让他们的预测更符合逻辑。最后,一组真正的军人组成“蓝队”,考虑如何应对科幻作家设定的作战场景。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02067
现在这些科幻作家公开了几个构想,其中一个场景是海平面上升,几百万难民居住在漂浮的社区上组成国家,对发达国家设在热带的技术设备发动袭击,法国不得不保卫圭亚那发射场。看看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的水上社区,或者柬埔寨洞里萨湖的水上浮村,就能理解科幻作品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317期 出口钢铁加关税,不是对付美国节目,我提到科技部刚刚向全国科研人员发出号召,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还公布了标准的意见格式,其中包括两个表格,要填写新技术的影响力,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
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1/202108/t20210819_176486.html
我现在的征文活动,可以视为科技部工作的一个山寨版。希望技术细节和工艺可以少一点,故事性和趣味性最好多一点,生动地描述未来社会的一部分场景。最后,我还是要借用《三体》英文版的结束语。送给所有的观众
“描写一个最糟糕的宇宙,是为了能有一个最好的地球。”
提醒大家,投稿邮箱名是“点众科幻”的拼音,服务器在163,投稿请注明“科幻征文”。期待各位观众积极参加征文活动,dianzhongkehuan@163.com
325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