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1年11月19日,欢迎收看355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11月初的时候,中文互联网盛传一个说法,说台湾方面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各地武装部给退伍军人发信息,要求预备役做好被征召的准备。
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1-11-04/doc-iktzscyy3533403.shtml
很快,国防部认证过的解放军官方微信公众号“钧正平”发出了辟谣信息,否认任何军事机关发出过征召预备役的消息,同时指责编造谣言的人“其心可诛”,督工你怎么看这次舆情事件?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02522
首先要看到有关部门处理谣言的手法有明显进步。快速且有针对性地公布真相,是打击谣言,建立政府公信力的最好办法。以往很多被认定为错误信息的内容,都是悄悄消失了,并没有正面回应。从小学我们就知道,用排除法做选择题,虽然也能提高得分概率,但是很难加强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在辟谣问题上,人民群众也是需要事实,而不是被动地推测什么不是事实。
这次“钧正平”对造谣者的批判非常严厉,“其心可诛”。但是对于社会来说,“诛心”是个很模糊的概念,远不如走法律程序的效果好。我们处罚制造谣言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避免其他人随随便便发谣言,只有公开起诉,公开审判,让所有人都看到怎么确认一次造谣行为,都看到依法做出处罚结果,才能减少将来的造谣行为。如果只是严厉批判,或者是低调处理,和不处理的效果是一样的。
回到谣言本身,之所以这样一个毫无凭据的谣言能制造全国性的影响,原因是之前类似的说法实在太多了。比如说,用“明年收复台湾”做关键词搜索,第一页就能看到10月末的新闻在说倒计时,而且还引用了官方言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KK5TPC05481Z39.html
如果用台海战争做关键词,很容易看到2017年的消息,标题就是《2020年前后会爆发台海战争》。
https://taiwan.huanqiu.com/article/9CaKrnJZdzg
再往前看,2014年的自媒体内容,标题是《刘精松上将发“武力解决台湾”信号是警告谁?》
下面的内容我给大家截个图,可以看到作者反复强调,自己挖掘的信息是官方信息,代表了官方意图,
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fang/2014/12/334098.html
这一类资讯内容,应该不需要我列举太多,观众只要打开大多数媒体平台的军事或者时政频道,或者关注一下父辈的朋友圈,每天搜集100条也不稀奇,共同特点是无限鼓吹中国军事强大,对外政策强硬,随时要发动战争。或者宣布某种行为挑战了中国的底线,政府必然会满足大家的爱国热情,发动一场胜利的战争。
建议政府采取强硬策略,当然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在同一个生态位上内卷的媒体内容太多了,如果只是花样翻新地喊口号,很难超越同行,吸引流量。所以,就像我刚刚举的例子,作者往往会想尽办法表示自己有内线消息,代表了官方立场,增加自己的影响力。甚至会暗示自己和某些官方机构有联系,藕断丝连,专门负责出来放非正式消息,替官方代言。
这显然在是盗窃政府的信用,制造劣质信息流量。但是,过去十几年,类似媒体操作手段以爱国的名义赚了不少钱,几乎没有被处理的案例。就算被处理,也不是公开起诉,起不到警示同行的作用。所以,媒体和自媒体从业人员为了业绩争相仿效,口号喊得越来越高,夸大宣传和伪造信息的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制造了最近这次所谓的征召预备役打台湾事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304840
以爱国的名义伪造信息,夸大对外战争的效果,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媒体坏习惯,就算在近代落后的中国,19世纪的文化圈已经很擅长这一套了。比如说,1894的年甲午战争,从秋天一直打到1894年春天,如果只看1895年的战争年画,清朝军队显然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朝鲜的陆战胜了,黄海海战胜了,威海卫保卫战胜了,甚至李鸿章去日本割地,在后来的宣传画上也是对方恭恭敬敬向中国提出和谈条件。
这些年画并不是清朝礼部或者兵部印刷的,而是当时的文化企业理性思考之后制作的产品。由于缺乏教育,当时一部分城市小市民现实中缺乏上升通道,精神产品匮乏,急切需要一些刺激的新闻打破沉闷的生活。但是,这种读者又往往不是一无所有的穷人,非常害怕战争带来的动荡。所以,出版机构最喜欢鼓吹一场必胜的战争。
从画面的解说文字来看,每一场战役的地点、双方参战将领和兵器基本上都是对的,这说明出版机构非常清楚战争的真实进展。但是,为了迎合畸形的市场需求,也为了配合清朝官方的吹嘘,每一幅年画的胜负双方都恰好颠倒过来,制造了一个平行空间的历史传奇,客观上也扭曲了国内对战争的认识,很多带过兵的大臣都产生了“民心可用”的错觉。1895年1月到2月,清朝从全国集合了一大批实际上不能打仗的军队,连对付太平天国留下来的湘军都拉上去了,抱着侥幸心理在辽宁发起四次全面反击,结果全线溃退,既丧失了最后的北京防御力量,也暴露了清朝动员能力的极限。2月17日,威海卫投降,3月份清朝派出李鸿章求和。
今天的中国当然不是19世纪的清朝。但是,如果不用公开透明的手段去规范媒体内容,让媒体发现某个题材是财富密码,可以无限炒作,用虚假信息换流量,肯定会扭曲公众认识,制造错误的群体行为。就算没有实际的影响,某些自媒体反复暗示自己有内线消息,替官方代言,也会在战争问题上造成“狼来了”的效果,破坏真实动员的力度。
督工你认为这样的舆论气氛应该怎样应对呢?
首先,这次“钧正平”公众号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公开辟谣,给出正确的事实。
其次,编造事实和炫耀自己半官方身份的媒体人,一定要追究法律责任,公开处理结果和审判书。这不只是破坏了媒体规则,更是盗窃国有无形资产的行为。
最后,对于那些没编造事实,也不涉及官方的情绪化内容,还是要尊重言论自由,不能随便干预。但是,也应该同时尊重反面言论的言论自由,允许泼冷水的内容也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对立的观点形成对冲平衡,这样才能避免单一方向的内容制造极端化后果。
这次“召集退伍军人”的谣言影响很大,一个原因是同期商务部发出了一份文件:《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里面有一句话: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syxwfb/202111/20211103213485.shtml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引发了群众对战争的猜想。最后辟谣的时候,很多媒体也是把征召退伍军人和储蓄物资两件事放在一起说的。
https://finance.sina.cn/2021-11-04/detail-iktzscyy3549827.d.html
督工你怎么看商务部的通知?
商务部关心人民的防灾能力是好事,但应该注意一下文件的叙述方式和任务次序,媒体也应该注意看文件全文,避免抓住一句话就写新闻。关于商务部的文件,大多数媒体关注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这一句话,但后面几句内容更重要,请静静帮我读一下:
加强应急投放网络建设,优化应急投放集散地和投放网点,确保投放渠道畅通有效;充分利用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网络优势,保障在重要时段和紧急情况下商贸供应网络正常运营;及时发布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稳定社会预期;在疫情防控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情况下,要迅速公布保供网点货源、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满足居民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生活必需品采购需求;强化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排查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商务部文件在这一段虽然是例行套话,但是主题是维护社会储备网络,保证投放渠道的畅通,尤其要让群众知道从哪里可以得到物资供应。并没有把储备物资的主要任务留给家庭。这个设定是符合当前社会基本背景的。因为大多数人口已经迁入城市,既没有大量储存生活必需品的空间,也丧失了给粮食除虫,对副食品进行防腐处理的能力,不适合用家庭储备来抵抗社会动荡。
比如说,我奶奶的习惯是,每年都要检查粮囤,保证家里有吃一年的玉米,然后才能卖粮食。我父母过去每年冬天都要给修理储存大白菜的地窖,用玻璃瓶做西红柿罐头,到现在他们也会定期翻晒家里的粮食。现代人做不到这些事,在家里存物资,多半会产生巨大的损耗和浪费。
当然现代人在储存物资方面也有优势,就是家里有冰箱提供低温储存空间,还有稳定的供水,下水道能保证家里基本清洁,不至于滋生蚊虫,污染食品。但是,如果水电和下水都能保证畅通,社区肯定能把物资送到小区,家里也没有储存一天以上物资的必要性。所以说,商务部那份文件,不应该把鼓励家庭储存物资应急放在前面,而是应该先说防灾要靠加强社区配送和应急采购能力,最后再说家庭储备是公共储备有益的补充,就不会引发这么大的恐慌了。
依赖个人储备物资来防灾,还有一个负面效果就是很难估算数量,存多了浪费,存少了还是要指望政府。真有大灾难的时候,邻居关系再好,储存丰富的家庭也不会拿出多少物资支援没有物资的家庭。所以,还是由国家估算社区需求和风险,统一储存比较好。
唐山大地震之后,粮库民兵第一时间在粮仓外面建立了警戒线,禁止随便进去拿粮食,原因就是分到每个人之后很难再拿出来二次分配,政府只能在还有秩序的时候,先建立分发制度,然后再按照需求分配物资。要是鼓励每个家庭自己储备物资防灾,占用1亿资金达到的效果,提供的安全感可能还比不上社区花3000万。如果个人抢购制造了恐慌性通胀,储备物资带来的还未必是稳定和安全感。
11月7日,经济日报有一篇时事分析:《鸡蛋价格淡季不淡》,总结了三个涨价原因
http://www.news.cn/fortune/2021-11/07/c_1128039076.htm
首先是气温下降影响母鸡生蛋;然后是蔬菜涨价导致消费者替代性购买鸡蛋,再就是疫情爆发消费者个人储备鸡蛋。最近几个月,国内通胀压力不小,如果真的因为号召储备物资导致物价上涨,然后再反过来制造新的抢购压力,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居民的安全感反而会下降。所以,我认为鼓励个人储备物资防灾,是小农经济时代的做法,现代社会应该做的是精确统计居民需求,按照底限把物资储备到社区,一旦出现问题就加强人员,按照之前的摸底数字,按需求发放救灾品。再怎么说,我们现在能抽调的救灾人力也比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要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在市场经济社会生活,物资分配方式按钱分配,但一旦遇到大的灾难,物资会转入按需分配,其实按需分配比按钱分配更简单,因为按钱分配是决定消费上限,而上限是没有尽头的。救灾物资只管消费下限,管饱不管好,保证活着不管舒服,这种按需分配完全可以早点准备起来,不用平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做低效储备。
这次战争恐慌影响大,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是济南向市民分发了人防战备急救包,包括灭火毯、医药箱、逃生绳,由济南市民主动申请,然后摇号分配。5.3万个家庭,有1万个家庭拿到了免费急救包。督工你怎么看待济南人防办的操作?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86526
前面刚刚提到,救灾物资应该是“按需分配”,而摇号分配显然不是按需分配,只是制造了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公平效果。同时也制造了普遍发放的误会,所以发放急救包反而制造了恐慌心态。
这种急救包如果真的需要放在家里,最好是人防部门调查各个区域的火灾概率,需要其他危险的概率,进行定向培训之后发出去。老人多的地区可以多发点医药包,能自己逃生的高楼重点发安全绳,老建筑多的地方发灭火毯。这样一方面市民能得到好处,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政府发放救灾物资的原因,不会误以为是打仗了普遍发放。现在这种发放办法,也许是节约了调查成本,但救灾效果一般,心理效果可能是反面的,希望不是仅仅因为人防部门资金过剩才制定了这个发放方案。
11月12日,江西省上饶市居民通过社交媒体反映,在防疫集中隔离期间,留在家里的宠物狗被防疫人员打死。这件事情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怎么看。
我先介绍一下目前能看到的信息。
11月12日零时,上饶市信州区金凤花园一名住户接通知要求去酒店隔离,不允许携带宠物。隔离前,该住户和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家里养的狗只要拴好,工作人员不会随便处理。但这个住户被隔离之后,通过家中的监控看到,当天下午,两名身穿防护服的人员撬门进入家中想把狗带走。小狗挣脱绳子,两人拿棍子敲打小狗头部,然后用塑料袋装着东西离开房间。
狗主人通过监控与打狗的工作人员沟通,他们当场回复,说杀狗得到了“领导的指示”,必须执行。
https://weibo.com/1918021250/L1lzxCmrx?type=comment
11月13日,上饶市政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撬门入室”的说法不准确。她说,金凤花园有新冠确诊病例,全小区需要实施消杀工作。“每家每户都需要进去消毒。”
13日深夜,上饶市信州区的官方微博发出情况通报,说已经要求居民离开之前不锁门,工作人员不得不强行开门。但是承认没有和住户充分沟通,就把狗杀了,具体用词是“无害化处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371775
通报强调了杀狗已经取得当事人的谅解和理解。但现在网上还流传着当事人的聊天记录截图。疑似狗主人声称自己受到了威胁,不删帖就要失业。所以官方的通报不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激起更多讨论,相关话题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事件持续发酵后,有同住金凤花园的小区住户表示“自家宠物也有同等遭遇”。很可能整个小区都执行了同样的政策。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52782409/
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否合理,我们首先要看法律。
先看《传染病防治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056450235822254&wfr=spider&for=pc
第四十二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报告上级政府之后,可以采取四种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其中第四条是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信州区政府是县级政府,有权力独立决定扑杀家养动物,但是必须同时向上级报备,向人民公告。从现在的事情发展经过来看,信州区并没有在带走或者杀狗之前,向所有居民传达自己的防疫紧急决定,这是违法的。
然后看最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
http://www.anhua.gov.cn/257/340/342/content_1419659.html
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建立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制度。
其中,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消灭措施和技术规范。
从这一条看,如果地方政府怀疑猫狗也传染新冠病毒,应该先看国务院和部委的规定,确定是不是要杀狗,然后再根据国家部委公布的标准流程来处理,不能说随随便便一棍子打死,塑料袋装走。否则万一有二次污染,会有更大麻烦。
另外,
《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对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消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从现实执行来说,禽流感,非洲猪瘟蔓延的时候,国家强制杀死填埋养殖场的猪和鸡,都是要给补偿的。信州区政府如果认为有必要打死狗,无论打算去找哪一条规定,赔多少钱,都应该第一时间表示有补偿,承认居民的利益受损,为国家做了贡献。
现在很多人为信州区政府辩护,认为批评上饶市政府的人,都是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只关心狗,不关心防疫。督工你之前也批评过各地立法,过度保护动物权益,甚至要禁止公民吃狗肉的问题,现在你支持狗主人对区政府维权,是怎么考虑的?
我前面引用的都是防疫和动物相关的法律,但其实这件事不是具体的防疫或者动物保护问题,而是国家怎样对待公民财产的问题。房子是财产,屋子里的家具是财产,狗也一样是合法财产。国家为了特殊理由保护社会安全,可以暂时限制公民的自由,但反过来说,国家也应该积极保护公民财产,实在保护不了就给合理的补偿。
现在无论是从打狗的经过看,还是从事后的通告看,信州区政府都没有提到赔偿和赔偿标准,这不仅对狗的主人不公平,对于同一小区其他的人,对于上饶市其他可能也被影响的人,甚至对其他没有狗只有家具的人,都没有安抚作用,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利于接下来的防疫工作。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财产和财产有不同。某些财产和普通财产需要的保护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我之前说,城市养狗之所以要发证收费,就是因为狗是一种特殊财产,给自己带来乐趣的同时,给其他人制造了麻烦和威胁,给政府增加了管理成本。这部分成本,全民承担是不合理的,就应该由养狗人来出钱。
自从2003年非典疫情依赖,20年间已经发生了两次重大全国性疫情,大型流行病已经是中国的常见问题,防疫工作也是正常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在设计城市管理制度,设计税费比例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防疫开支。而防疫开支是包括动物防疫成本的。现在已经有了猫狗携带新冠病毒的确凿证据,可以自主活动的狗的确比其他财产更危险,需要政府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所以,尽管我认为政府应该为杀死狗付出补偿,但这笔补偿的最终来源,应该是平时多收的管理费。不交管理费的狗,如果给防疫工作制造了额外成本,不仅不应该赔偿,还应该罚款。
到2021年的今天,政府对狗的管理还很松散,并没有做到全国普遍登记制,现在就强调缴费来换权利并不合适。所以在当前的防疫问题上,暂时还应该要求政府多承担一些动物管理责任,我希望再有类似的事情,政府应该预先向宠物医院和兽医购买服务,尽量能把留在家里的宠物集中寄养,实在要杀掉,也应该给比较高的赔偿,对于已经登记缴费的狗,给更多的赔偿。否则以后的防疫工作会越来越难做。
防疫工作越来越复杂,一条狗都能牵出这么多话题,主要原因是过去20年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和全世界的城市化率都超过了50%,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居民区内部,而且每个居民区之间还有火车和飞机相连。所以普通人之间的各种互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2003年到现在只有18年,连续出现两次影响全国的大疫情,可以说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当然,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倒退,恰恰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人均寿命更长,健康水平更高。所以政府的行政水平必须适应复杂的城市社会,无论是人是狗,都要定量地管起来。反过来说,普通人也必须认识到一个基本规律,就是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如果希望政府对自己进行精细化管理,平时就要承担缴税缴费的义务,把成本担起来,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保护自己特殊的权利。现在网上大多数争吵,都源于单方面强调权利或者义务。
说起精细化管理,这次上饶市引发争议之后,公开通报的评论区关闭了,只放出了几条精选评论。网民就去相关账号的评论区里发表意见。还有很多人提到了上个月合肥日报讨论防疫管理水平的文章,恰好也和江西省上饶市的行政水平相关。
11月2日,《合肥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标题是《江西的红灯与上海的烟花》。文章提到了两则防疫新闻:
和江西上饶相关的新闻发生在10月30日,上饶市铅(yan)山发现一例核酸阳性人员,全县红绿灯调为红灯,通过强制打断交通的方式控制疫情。
作为对比的新闻发生在第二天10月31日,上海市确认有一名核酸阳性病例曾过到迪士尼乐园。上海并未因此封城,只是叫停了迪士尼的游客出入,连夜给所有游客做快速核酸检测后放行。为了保证排队检测的秩序,迪士尼的烟花表演,吸引游客在原地观看。
合肥日报文章对比两地的防疫方式,得出了两个让很多江西人不满的结论:
“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社会文明程度,江西和上海的差距显而易见,除了地理条件的不同,思想认识的差别也是重要原因。”
“江西等地的落后是共同富裕之路上最大的困难,而除了地域局限之外,思想局限当成为中国众多暂时落后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发出之后,很多网友打电话、发邮件向合肥相关部门投诉作者“地域歧视”,声称文章“伤害了江西人民的感情”。11月3日,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答复,相关责任人已经被停职检查,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
https://weibo.com/1901329763/KFKJYgP7r?type=comment#_rnd1636959160425
但是,等到上饶市打狗事件发生,很多网民,包括江西的网民,又纷纷怀念合肥日报的批评。督工你怎么看待这篇文章引发的争议?
各个地区应对疫情的管理水平的确有一定差距。比如说年初,上海黄浦居民被隔离的时候,宠物狗可以随同主人一起走。北京大兴也曾经允许留一人居家隔离照料宠物。不久前,北京昌平爆发严重疫情,实施了宠物检测后转运专门机构寄养的方案。这个月,成都一名新冠病人隔离治疗,家里的宠物猫无人照看断水断粮。成都高新区疾控工作人员带着猫粮上门做核酸采样,还上了新闻。这些新闻和江西上饶直接打狗的行为相比,的确存在明显反差。
但是,具体到合肥日报举的例子,上海用各种手段快速查核酸避免封城,而江西铅山县直接切断交通,这更多体现了两个城市对发展目标的定位不同,而不是行政水平差距大。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2020年2月第79期节目2020 02 21 79期 ,我分析了另一组产生强烈对比的事件。
在中央要求各地尽快复工的大背景下,东南省市都比较积极。江苏无锡市政府出50%的检测费,用来证明工人健康。广东珠海、浙江宁波都规定,企业新招一名员工并上社会保险,政府补贴500元,浙江湖州直接把每人的补贴加到1000。福州市规定福州航空的航班、还有从兰州到福州的G1904次高铁是复工专用,只要证明自己在福州工作,或者即将在福州工作,就可以免费乘坐。
与其同时,内地省份对复工并不积极。黑龙江省宁可公开抵制中央文件,在明令不得阻碍公路之后,依然切断交通,在高速公路设卡,要求一切离开所在县城的人必须拿到政府证明。有人为了去机场,不得不做CT证明自己健康。
当时我说,差别的核心原因是各省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好处不同,内地的劳动力到沿海劳动,产生的税收和社保都交在沿海省份。而他们暂时不能上班,对黑龙江省的财政也毫无影响。所以,内地省份经济上更关心从中央政府拿补贴,而不是让劳动力自由流动。沿海省份更关注工商业的正常运行,为此付出一些额外管理成本也无所谓。
现在这个结论,也可以解释上海和铅山县的对比。铅山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2020年人口是38.6万,比2010年少了4万人,非常典型的劳动力流出地区。而上饶本身也是江西省人口流出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所以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一旦有疫情爆发的可能性,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立刻切断交通,消灭隐患。
http://www.jxyanshan.gov.cn/ysxtjj/yshj/202106/2e50a68a4c284924ae50cd350e5802af.shtml
我上周又去了一趟黑龙江,从佳木斯市机场下飞机,租车去鹤岗市,正好赶上黑龙江几个地方再次爆发小规模疫情,虽然鹤岗和佳木斯都没有确诊病例,但是,两个地方都要求48小时核酸报告才能进入,而且要在下飞机的地方登记住址,随时报告,几乎每个行政区边界都有路卡,一路上填了两张纸质表格,接了三个电话,被查了十几次健康码和行程码。全国统一的健康码没用,必须要用黑龙江本身的才能合格。返程的时候,去机场也要48小时内核酸报告,还要再折腾一遍。在黑龙江4天时间,差不多有一整天时间用来应付各种的防疫手续。
但是,无论是从上海出发还是回到上海,手续都非常简便,查一下体温,看看健康码是绿色就随便通行,不参加大规模集体活动就完全不需要查核酸。我平时从上海回苏州,基本上也是一个全国健康码解决问题。
这种鲜明的对比,既不能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对疫情漫不经心,也不能说明东南沿海技高人胆大,只能说明算经济账,东南沿海承担不起流动人口要把四分之一时间用来登记防疫的成本,宁愿集中力量在局部危险区域搞精细化的行政操作。
可以说,如果把沿海的发达市县看做一个完整的行政单位和经济单位,很多内地市县只是一个留守人口管理区,行政目标完全没有可比性。就算一定要比,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行政成本问题,任何精细行政手段都是要花钱的,如果地方财政没钱,或者采取精细行政手段带来的效益,不能抵偿成本,地方政府也可能更愿意选择一刀切的简单方案。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内地落后地区和沿海地区之间的利益割裂问题,防疫手段的差异也会长期存在。
https://www.qutucao.com/731.html
回头再看合肥日报的那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体现在最后一句,静静帮我读一下:
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江西等地的落后是共同富裕之路上最大的困难,而除了地域局限之外,思想局限当成为中国众多暂时落后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思想和经济模式是相互影响的两个平行体系,合肥日报的文章忽略了经济基础的行政模式的决定性作用,单纯强调思想落后导致经济落后,所以最后得出了比较偏激的结论。但是,最初反驳和举报这篇文章的网民,倒也不是因为这篇文章的论述不全面,而是因为这篇文章批评自己的家乡,从地域利益的立场发起了反击。这种立场是很不稳定的。
所谓家乡,既是一种基于情感的想象,也是多种现实要素的混合体,一旦家乡的想象被负面事实戳破,立场就会崩塌。上饶市区打狗事件之后,很多当地网民的立场发生了180度急转弯,回头又开始把这篇文章拿出来做论据,这就是单向思维的缺点,不仅偏激,而且很容易在不同立场之间跳来跳去。
这几天还有个文化新闻,就是作家柏杨的妻子张香华对两岸出版社喊话,代表柏杨生前的愿望,要求在现有合约到期后,永远停止发行历史文化作品《丑陋的中国人》。这是一本出版于1985年的文集,把整个华人世界的缺点都归结为国民性问题,而负面的国民性又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GOV63JFK0001899O.html
几十年后回头看,《丑陋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有点类似于合肥日报,站在发达地区的视角,批判落后地区的文化,而且是脱离经济基础搞文化批判,指责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华人地区缺乏现代文化习惯。这实际上是一种循环论证,类似于说刚刚通汽车的地方不懂现代交通规则,只要用情绪化的文字掩盖住自己的循环论证,怎么说都是对的。
而且这本书恰好赶上了整个华人世界的快速工业化阶段,中国人一方面已经看到了现代社会的形状,另一方面半个身子还停在农业社会,非常想尽快摆脱自己的落后一面,所以能接受非常激烈的批判,所以《丑陋的中国人》印了十几个版本,算是八十年代影响力最大的中文书之一。1985年它在台湾第一次出版,我1988年左右就在家里的书架上看到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几乎整个华人世界都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自己的工业文化,对西方已经成型的工业文化,已经没有仰视心态。《丑陋的中国人》很难再得到读者共鸣,就算继续出版,也必然只有研究20世纪末文化的人会认真读。
但是,就像前面合肥日报的批判者一样,很多人反对柏杨,批判《丑陋的中国人》,不是因为这本书太偏激,而是因为偏激的方向和自己不一样。柏杨说传统文化没有价值,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可以全面指导现代社会。柏杨说农业时代的中国留下很多坏习惯,比如说专制、保守,这些人坚持说都是优点。华人世界自我批判,完成了工业化提供的现代文化自信,在这些人身上变成了为传统社会全面辩护的理由。在柏杨去世十几年之后,中国互联网上还有成千上万的柏杨,只是其中很多和80年代的柏杨站在镜子的两面。
从合肥日报这篇文章得到的不同评价来看,这种基于情绪、习惯和盲目的立场是很脆弱的,稍微遇到现实打击,就会转向自己的反面。20多年前,我刚刚上网的时候,坚持极端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人,几乎都是台湾国民党的粉丝,因为那个时候台湾省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工业社会制造的自信心恰好用来证明传统文化糟粕的合理性。而大陆这边因为对封建文化清算比较彻底,当时经济又比较落后,是保守主义和所谓“国学”的对立面。
2015年之后,大陆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经济体,极端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者纷纷转向,改成用大陆的成功来论证传统文化的完美性。这充分说明,唯心主义没有逻辑,甚至没有立场,只有预设的结论,随时会因为现实的打击而随风倒。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经济基础可以塑造文化,也承认文化可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这个社会。就算不打算改变社会,只要能抛弃经济基础的玄学解释,撕掉一切文化结构上的神秘主义色彩,起码我们可以站稳自己的立场,避免被那些批发立场的文化二极管骗钱。
好,感谢各位收看,355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