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3年5月9日星期二,欢迎收看58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4月12号,商务部宣布,应三家进出口商会的申请,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展开“贸易壁垒调查”。
贸易壁垒调查刚刚启动,但台湾工商界已经开始紧张了。政策推出第二天,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表态,愿意在不设前提的情况下和大陆进行磋商。代表台湾70多家大企业的“三三会”理事长向台湾当局喊话,要求赶紧应对。
去年八月,大陆暂停从台湾地区进口冻鱼和柑橘,并禁止出口天然砂。当时台湾当局的反应很强硬,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督工你也说那种制裁聊胜于无。
这一次的贸易壁垒调查,台湾地区反应很大,大陆方面似乎没有人关心,督工你怎么评价?
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史上,这是第三次贸易壁垒调查,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十二年,所以大多数人对“贸易壁垒调查”这个词不敏感。但台湾是一个高度依赖于进出口的岛屿,所以在这件事上比大陆媒体懂事,第一时间对威胁做出了反应。
所谓“贸易壁垒”,定义是:“对境外商品和劳务交换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就是简单地加关税,提高进口成本,是最传统的贸易限制方式。历史上,各国都有重商主义传统,往往一言不合就加关税,加到一定程度就打仗,两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关税导致的战争。
二战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同意“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后来又一起成立了WTO世界贸易组织,目的都是限制关税,避免各国关系紧张、贸易断绝,最后走向战争。中国,无论大陆地区还是台湾省,都可以算是战后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所以现代贸易壁垒的主流形式是非关税壁垒。常见的手段包括检验、检疫、商品配额和强制标准。WTO允许各个经济体采取非关税壁垒,但不允许设置歧视性标准,必须对所有签约国一视同仁。比如说,某个国家可以说,基于文化因素,我不买某一种食品,这可以被其他国家谅解。但如果对一部分国家说我不进口,又对其他国家充分开放,那就是明显的歧视了。
“贸易壁垒调查”行动,主要目标就是找歧视条款。中国大陆很晚才开始建立这方面的工具。2002年才有第一份相关文件《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
2004年,商务部提起首次贸易壁垒调查。对象是日本,标的是紫菜。
紫菜肯定不是什么大生意,哪怕是出口额最高的2017年,总金额也只有1亿多美元,其中出口日本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2004年对日本搞紫菜贸易壁垒调查,只能看作一次练手,演习一下流程。结果是日本主动取消歧视规定,调查终止。
之后的十九年,中国大陆只发起过一次贸易壁垒调查,就是2011年对“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及补贴”开展调查。
调查一直持续到2012年才作出最终结论——美国确实构筑了贸易壁垒。之后,商务部表示会和美方交涉,但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也没有双方达成妥协的消息,调查无疾而终。
等到中国大陆再发起贸易壁垒调查,就是今年对台湾了。所以,除了当事人台湾之外,其他人把大陆的贸易壁垒调查当做纸老虎,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果换到欧美国家的视角,贸易壁垒调查和中国关系就很密切了,或者说是中国大陆经常遇到的麻烦。比如说,常说的美国 “301调查”、“337调查”,在性质上就是美国版的贸易壁垒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频繁使用这套工具,最大的目标就是中国大陆。
甚至2018年持续至今的中美贸易战,在法理上也属于超大规模的“301”调查,也就是“贸易壁垒”调查。
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启动对华“301调查”,2018年3月,特朗普下令按调查结果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后几次升级,最终制造了现代贸易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
美国频繁使用贸易壁垒调查工具,尤其喜欢拿来对付中国。但我们从制定规则开始,二十年只启动过三次调查,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这和对外贸易结构有关。
美国进口多,出口少,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2022年,美国出口差不多是3万亿美元,进口接近四万亿,有一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而中国是全球主要贸易顺差国,2022年货物贸易顺差6686亿美元,经常账户整体顺差也超过4000亿。所以中国积极拥护贸易自由秩序,只要总体上还在赚大钱,哪怕吃一点小亏,也轻易不愿意主动发起贸易对抗。
以中美这轮贸易战举例。2018年3月后,中美各自向对方加征了四轮关税。前两轮双方规模基本相等,但后两轮,美国加征关税规模明显高于中方。造成差距的原因很简单,2017年美国对中国逆差3750亿美元,对华出口只有进口的四分之一,所以可以对更多的进口商品加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美这种全面贸易战极为罕见。大多数贸易争端中,双方都有默契,避免过度升级。实在解决不了问题,就通过一连串小动作保持对抗,但不会全面撕破脸。比如美国和欧盟围绕飞机补贴争端,纠缠了20来年,现在仍然只是暂时休战。
对大多数国家地区,中国大陆在双边贸易中都处于顺差地位,也不喜欢搞贸易壁垒调查。但是对台湾省的贸易,一直是台湾方面享受天文数字的顺差。比如说,去年两岸货物贸易总值3200亿美元,其中台湾出口2380亿,进口815亿,顺差1565亿美元。如果没有大陆方面提供的顺差,台湾去年就会有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几年时间就会耗尽外汇,经济崩溃。
大陆对台湾的逆差,有一部分是产业结构导致的合理逆差。台湾在电子、机械几个方面,产业层次的确恰好压了大陆一层,而且是大陆很多消费品工业的上游供应商。如果大陆想对其他国家保持大幅度的出口,就要从台湾进口精密部件。
但是,更多的逆差来自于台湾的贸易歧视,同样的东西,宁可跨半个地球进口,也不从大陆买,而且不屑于给出一个名义上的理由,就是要歧视你。这是贸易壁垒调查的主要目标。
具体回顾一下台湾对大陆的进口政策。在蒋家父子统治台湾期间,两岸处于战争状态,当然谈不上贸易。到了1987年,蒋经国在美国压力下放弃了蒋家世袭政权的想法,而且自己也躺在医院里养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台湾解除了戒严状态,对大陆也逐渐恢复经贸关系。1988年蒋经国死了,最大的贸易障碍消失了,但台湾对大陆商品一直有白名单限制,只允许按列表进口。到20世纪末,进口列表也只覆盖不到一半的商品。
2001年两岸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WTO的规定,除了事先约定的例外情况,或者爆发特殊危机,各成员间应该按照普遍公平原则,彼此平等开放市场。
但台湾当局坚持对大陆商品实施单独歧视政策。比如说,台湾允许美国、日本、新西兰、法国的苹果进来,唯独不允许大陆的苹果进口,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商务部港澳台司2008年统计过:当时台湾一共有10936项贸易商品,其中2215种产品禁止从大陆进口,还有495项属于“有条件”进口,加起来占了商品总品类的四分之一。
十五年过去,情况更加恶劣了。现在,台湾经济部门禁止进口的大陆商品增加到2460项,限制进口产品提高到788种。其中禁止和限制进口的东西,往往是大陆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比如大陆生产了全球七成的光伏设备,但是台湾当局直接禁运,宁可买其他国家的昂贵产品。这才形成了1500亿美元的对大陆顺差。
这次商务部的公告提到,本次反贸易壁垒调查,涉及“台湾地区禁止进口大陆产品”共计2455项,基本全覆盖目前台湾制定的大陆产品黑名单,似乎是打算一次性解决对台逆差的不合理部分。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歧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过去几十年都忍了,为什么2023年要搞贸易壁垒调查?
因为之前有不得不忍的理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贸易恢复,一直到本世纪初,大陆都急需外部投资改造工业体系。当时在大陆直接投资最多的外商以港台为主,而台湾整体经济规模比港澳更大,制造业水平更高,所以大陆尤其欢迎台湾工业投资。
从前互联网时代开始看新闻的观众,可能会记得“台塑海沧计划”。当时,台塑集团计划在厦门海沧建一个石化厂,项目在近十年时间里直接得到最高领导人的关注。
大陆为了迎接台塑的投资,为了分享台湾的资金和技术,主动放弃对外资的限制,允许台塑百分之百独资拥有大石化项目。大陆方面甚至叫停了同期内地十几个油气炼化项目,保证海沧项目的产品有销路。和这些代价相比,被台湾一两千万人的市场排斥暂时不算大事。
当时两岸在产业结构上高度互补。大陆出口以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制造中低端消费品,需要大量加工设备、元器件和材料。而台湾地区在电子、机械、化工产业能制造比较复杂的产品。对于大陆来说,这些产品我们自己造不出来,无论如何都要进口,不如就近买台湾货。产生一些逆差无所谓
到了21世纪,大陆产业迅速升级,主流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向技术产品转变,两岸产业结构开始出现一定的重叠趋势,需要谈谈公平贸易互惠互利了。但是,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2008年马英九上台,的确做出了一些缓和表态,所以大陆方面也暂时搁置了贸易歧视问题。
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而特朗普也上台发动了贸易战,本来贸易歧视问题可以提一提了。但是,贸易战初期,台湾的选择还比较谨慎,并没有急着选一边,换来了一定的优待。
2019年开始,美国限制对华芯片贸易,把中国大多数头部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列入芯片禁运名单。此时台湾拥有最强的芯片生产能力,不仅对中国大陆有压倒性优势,对美国也是明显优势。
带着芯片优势,台湾当局一开始没有主动参与美国的包围圈。从业内普遍认同的传闻看,2020年华为在美国全面封杀令生效前大量囤货,台积电相当配合,甚至推迟了其它客户订单为华为赶工,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统战价值。有了台积电的芯片做筹码,大陆又暂时忍受了台湾其他贸易歧视政策。
拜登政府上台后,情况又变了。贸易战持续了四年,美国并没有压制中国的工业,反而提高了本国商品售价,对国民生活造成了影响。
所以,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转向加强技术封锁,核心目标是高端芯片生产和上游制造设备及原料。先是欧洲、日本、韩国配合了美国的封锁,而台湾芯片业只掌握生产环节,也需要这些国家供应上游物资,所以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加入美国的封锁战略,不再给大陆供应高端芯片。
这对中国大陆经济来说当然是坏事,但对IT之外的产业来说,反而等于卸下了责任。既然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没必要担心更坏。所以之前几十年没算账的贸易歧视,现在都可以拿出来说。中国大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贸易壁垒调查就用在了台湾身上。
前面提到,中国前两次贸易壁垒调查,一次是象征性的,一次没结果。这第三次会落实到底吗?
贸易壁垒调查是一个工具。一般来说,拿出工具就是为了追求妥协。所以调查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也不奇怪。但是从数据看,这一次的贸易壁垒调查,明显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战术上选了一个伤害较大的时间点,所以多半会形成明显的压力。至于后续有什么结果,就看台湾有什么应对了。
在发起贸易壁垒调查之前,两岸关键产业的密切合作已经开始降温。今年一季度,按人民币计价,大陆地区货物进口总额同比上升0.2%,但是从台湾地区的进口下跌了22.4%。如果以美元计价,下跌了28%。
减少进口的领域,是平板显示器、电子元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都是台湾地区的出口强项。当然不仅是台湾地区,一季度韩国在这些项目上的对华出口,也有类似幅度的下降。
近期全球芯片和IT产品供应,整体上从紧缺转为过剩,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都下降。从海关统计里,可以清楚看到,这些商品的进口数量下降了20-40%左右。
台积电是能左右台湾经济的企业。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弱,最近一个季度台湾的整体数据也不太好看。今年一季度,台湾出口总额977亿美元,同比减少19.2%。
看商品门类,就是电子零组件出口下降最严重,同比减少86亿美元,其中半导体占了73亿的缺口。
尤其是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151亿美元,跌幅是30%。
数据说明,现在是台湾经济议价能力弱的时候,大陆在4月发起贸易壁垒调查,可能就是要让台湾感受到中层产业全面受到威胁的恐惧。
有一些媒体注意到了罕见的贸易壁垒调查。有人说,贸易壁垒调查表明大陆放弃了“惠台”路线,甚至开始主动推动“穷台”战略,督工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回过头看过去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大多数政策,或者说几乎所有政策,都没有什么大战略的考虑,能就事论事就不错了。对于对台贸易壁垒调查问题,我认为分析逻辑也可以直接一点。
在两岸贸易中,台湾当局对大陆产品实行长期歧视政策,单方面获取超额顺差,这是客观事实。过去不计较,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投鼠忌器,被其他产业的利益限制了。现在不需要再考虑其他产业的问题,发起调查是顺理成章的选择。考虑到歧视政策已经实行了几十年,这次发起调查甚至不需要确认有没有歧视,只是要搞清楚歧视的范围和数量,做好贸易报复的准备。
一季度,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虽然大幅暴跌,但仍然占台湾总出口的35%,创造的顺差占台湾同期顺差的200%。粗略算下来台湾地区禁止进口两千多项大陆产品,大陆如果按同等规模反击,就算不直接禁运,只是加关税或者限制配额,也很可能大幅改变两岸贸易格局。
469期睡前消息我们介绍过台湾产业结构,在高端的芯片和低端的水果之间,台湾还向大陆销售很多中档技术产品。我们回顾一下当时为贸易制裁提出的计划:
“在贱金属及其制品门类,2021年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了价值420亿人民币的货物。另外还有是塑料和橡胶制品,进口额710亿。
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有限,而且不同企业都有类似的技术标准,可替代性很强。内地冶金工业和石化工业很容易就能接过订单。就算少数产品暂时在内地找不到,世界其他国家也有不止一家供应商,是最适合用政策推动进口替代的领域。
和冻鱼、种橘子相比,金属和塑料产业会雇佣大量的技术工人,订单消失对社会冲击比较强。如果把这一千多亿生意砍掉,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可能比停掉全部农业和渔业贸易还要大。什么时候台湾省的贱金属和塑料被列入禁止进口列表,可能就说明经济手段从象征性表态转入实质阶段了。”
对于发达工业经济体来说,高端产业吸纳的就业有限,低端产业会慢慢转移到国外,中档产业才是社会主要就业来源。如果说台积电代表的IT产业是台湾的钱袋子,之前几十年积累的五金、机械、化工产业,就是台湾地区中产就业岗位的脊梁。相比之下,之前媒体热炒的农产品、沙子,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
2021年,台湾这几类产品对大陆出口总值超过千亿人民币。去年虽然跌了不少,但根据台湾统计部门的数据,还有900亿左右。
和大陆的企业相比,台湾的这些中档工业品的确略有优势,或者是质量略好,或者是价格略低,但完全可以被大陆类似产品替代。如果大陆选择中档技术产品进行制裁,并不需要向其他国家另外进口,直接在国内就能保证供应。国内的五金、机床和普通化工企业可能会因此获得一大块额外市场,他们肯定支持对台湾歧视政策发动报复。
明年台湾地区有选举,如果民进党为了面子和支持率,对大陆的贸易壁垒调查无动于衷,不积极放开对大陆商品的进口,一两年内,大陆和台湾可能会爆发几十年来第一次贸易冲突。短期内,两岸经贸往来可能有低谷,但是从长期来看,一次成功的贸易壁垒调查,对两岸人民来说都是好事。可以让两岸人民清晰地认识到经济现状,各自发展有优势的产业,将来在更合理的位置上形成新的互补贸易。所以,无论最后是报复还是妥协,我都希望贸易壁垒调查推进的快一点。
58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视频同步在微博“睡前视频基地”更新。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