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黛,欢迎来到第188期参考信息。
新年伊始,地方进入两会时间,各地去年的成绩单逐一揭晓。
每年万亿俱乐部的扩容和升级都是一大看点,今年尤其壮观。在一万亿这一档,随着常州、烟台官宣,GDP万亿级城市增加到26座。3万亿级城市一口气增加了两个,重庆和广州。在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中国城市“GDP3万亿俱乐部”成员上升到五个。3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对比全球,2022年GDP3万亿以上的城市不超过20个。而国家和地区GDP在3万亿以上也就40个左右。也就是说,大陆至少5座城市可以跻身全球“国家经济体”前50强。从国内来看,GDP前五强城市接近全国经济总量的六分之一,毫无疑问,现在是“大国大城”的时代。
广州、重庆争夺“第四城”已经是常态了。2022年,重庆的GDP反超广州,再次回归“第四城”,2023年广州是否会再度反超重庆仍存在悬念。这两座城市直接对比往往容易引发争议,广州是副省级城市,重庆是直辖市,两城从区位、定位到发展阶段,以及所承担的城市功能都有明显的区别。重庆是“中西部第一城”,但无论是常住人口数量还是面积都超出了常规意义上大家对城市的定义,更像是一个“中等省份”。2022年末广州城镇化率达到86.48%,而重庆是70.96%,看人均指标,重庆与广州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因此单纯比较GDP意义不足。
下一个3万亿城市是谁?目前离门槛最近的是“最强地级市”苏州。不久前,苏州喊出了“3年冲3万亿”的目标。如果顺利,苏州还将创造一个新的记录,就是全国第一座GDP破3万亿的“普通地级市”,连带着拥有5座万亿级城市的江苏,也将出现首个3万亿城市。
2万亿这个槛儿也很热闹。
1月18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官宣,去年的GDP预计增长6%左右,有望迈上2万亿的台阶。杭州市政府官网去年底刊文《2024杭州持续向上攀登》透露2023年杭州城区人口突破千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GDP即将突破2万亿。目前的大城市格局,京沪是4万亿第一梯队,深圳、广州、重庆是3万亿级别,苏州和成都都是两万亿,武汉、杭州竞逐第8名,也意味着广州之下的第二大省会之争更激烈了。
2022年,武汉全年的GDP领先杭州113亿,但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反超武汉274亿,并且首次提出“冲刺两万亿”的目标。只要四季度没有明显的负增长,杭州突破2万亿没有太大的问题,悬念在于领先武汉能否保持到年底。分产业来看增加值,杭州的分化较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7.8%,但二产增加值增速仅有1.1%,武汉则较为平均,三大产业分别为4%,4.4%,6.1%。
工业一直是武汉最大的标签,尤其是汽车和光电子。去年前11个月,武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在多地争夺“汽车之城”的背景下,这个数字显然不太让人满意。武汉市长说,我们清醒认识到武汉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投资外贸增长乏力,汽车钢铁等行业仍然承压,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动能转换有待提速。
杭州是“电商强市”,工业略显尴尬。2022年杭州第二产业占比29.97%,在万亿城市中最低。2019年,随着阿里新制造业计划实施,全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止跌回升,杭州虽然二产的增加值增速较低,但近年来工业投资增速较快。杭州的两会还没开,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作为引才大市,人才依然被放在杭州2024年发展的首位,在产业方面将推进“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并计划要最大限度激发平台经济发展活力。
武汉和杭州身后处于1.5万亿到2万亿区间的是南京、天津和宁波,未来三年争夺“第十城”的卡位战也将十分激烈。
不久前的2023年新闻盘点中,我们说过“无论从征收方式还是人事安排,都提醒我们,医保是税”。新的一年,仍在证明这个论断。
国家医保局首任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调任国家税务总局近两个月后。1月20日,国家医保局迎来新的党组书记——审计署副审计长章轲。章轲,1968年生,1985年考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审计学,毕业后进入审计署,有34年的审计工作经验。2019年任审计署党组成员、总审计师,2022年3月任副审计长,这期间他分管的部门就包括社会保障审计司。
1月11日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去年组织全国开展就业、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民生审计项目170多个,严肃查处骗取、贪污、挪用老百姓保命钱、救命钱等问题460多亿。2024年要开展养老、医疗、义务教育等民生审计。1月9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检查核查75万家医疗机构,处理36.3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71.5亿。会议要求2024年医保工作要强化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实现现场监管全面覆盖,非现场监管精准打击,发挥好治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探照灯作用,联合多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切实发挥好“以查促改”作用。
国家卫健委牵头的纠风运动和国家医保局牵头的医保基金监管是2023年医疗反腐的两面旗帜,选择这样一位审计老将坐镇国家医保局,或许是强化医保基金管理的信号。
去年开局,马克龙在强推延迟退休改革,今年开局,他在“催生”。
1月16日的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马克龙强调人口对于法国的重要性,表示“只有提高出生率,法国才能更加强大”。马克龙宣布,除了要和不孕症做斗争,还将全面改革福利保障措施,比如推出薪资更高的6个月“生育假”。目前法国女性有16周产假,男性有28天陪产假,此外双方还有一年的额外育儿假,最多可以延长两次。这期间可以获得每月略多于400欧元(也就是3100人民币)的基本补贴,让一些父母感到焦虑。
上周,法国公布2023年新生儿67.8万,同比减少6.6%,是二战之后的最低水平,对向来相对稳定的法国人口而言是一次打击。法国人口仍能维持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净移民超过了18.3万。去年法国生育率“急剧下降”,每名妇女生育1.68个孩子,30年来最低,而2022年是1.79个。
马克龙承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既“传统”,又“现代”。他表示将巩固法国的“价值观、共同文化与文明”,为此要限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要求中小学生穿校服,2026年在青少年中推行国家服役制度,听着像“军训”。另一方面他也表示,现行的生育政策让一些家长感到焦虑,导致母亲们太长时间远离劳动力市场。马克龙的催生计划让许多左翼和女权人士强烈不满,她们要求马克龙“不要对女性的子宫指手画脚”,还有人认为马克龙此举已明显偏离政治平衡,并质疑他此前一直是“表面中立,心在右翼”。
其实,法国几十年来的出生率是西欧最高的,没有像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大幅下降。一般认为,这是因为法国慷慨的健康和儿童照护机制,并为有孩子的人提供减税和其他优惠措施,尤其生3个或以上孩子的人能薅到最多福利。这也是鼓励生育政策的两难,是瞅准那些愿意生的鼓励他们多生容易,还是鼓励不愿意生的容易?
“一老一小”也是我国的热点,国家日前出台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近3亿,国家把银发经济定位为促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则强调了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此外多个地方推出了生育支持政策,比如浙江诸暨育儿补贴能领到5万。
最后看看今年的世界航天开局。
1月20日,日本小型登月探测器SLIM在月球表面着陆成功,但太阳能电池故障无法发电。日本虽然是继苏、美、中、印之后第五个实现探测器登月的国家,但也只能算“60分及格”。
今年的开门红是印度创造的,1月1日发射研究黑洞的科学卫星,是美国之后第二个这么做的国家。印度去年有7次轨道发射,位列美、中、俄之后世界第四,超过欧盟和日本各3次之和,因为他们的大量发射任务都交给了SpaceX。印度今年也要首次和SpaceX合作,用猎鹰9号发射高通量大容量通信卫星。
1月8日,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携带“游隼”号月球着陆器升空,是50多年来美国首次展开登月任务,也是美国私企首次挑战登月。这个联盟也可以说是SpaceX之外的其他航天发射公司联盟,不过由于推进剂泄漏,“游隼”号1月19日再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1月9日,NASA宣布原定今年进行的“阿尔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推迟到明年9月,将原定于明年举行的“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计划推迟到后年9月。“阿尔忒弥斯4号”任按计划于2028年9月进行,这是第二次载人登月计划。
同一天,我国在西昌发射原计划去年升空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这是探测高能天体现象的天文科学卫星,结果台湾防务部门为此连发了4次全台预警,并在英文内容中将“卫星”标为“导弹”引发恐慌。另一方面也说明,台湾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具备监测2500公里之外发射活动的能力。
2024年SpaceX第一次发射,首次发射具有手机直连功能的星链卫星,并在1月10日首次使用星链直连手机收发短信,这种方式兼容现有的普通手机,无需更换终端,下载固件或者APP就可以直连卫星,这对没有蜂窝网络的地方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相比现有的地面蜂窝网络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1月11日,我国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发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刷新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和我国运力最大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双纪录。除了三颗卫星,火箭整流罩内还有一件重达3吨的配重,一个低成本货运飞船本体结构,验证其运载能力。
1月17日,我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并与空间站对接。19日,SpaceX龙飞船再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
同一天,国内民营可复用火箭研制再获新进展。蓝剑航天自主研发的VTVL-1试验舰在酒泉点火起飞,飞升350米高度后平稳降落,完成“蚱蜢跳”,试验圆满成功。VTVL-1是验证朱雀三号一子级垂直返回关键技术的飞行试验平台,为单级液氧甲烷火箭,使用不锈钢外壳,舰体直径3.35米,长度18.3米,起飞重量约50.3吨。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验证能力的火箭产品。
原本今年1月还能看到星舰第三次试射,美国FCC给SpaceX的通讯许可有效期到1月6日,之前已进行两次静态点火测试,但轨道发射还没见着。
1月11日,马斯克在美国德州星城基地的火箭花园以一排星舰为背景做了SpaceX年度演讲,透露星舰第二次试飞失败的原因。第二次试飞几乎已经进入轨道,但因为没有携带有效载荷,进行了一次液氧排放的操作,导致火灾和爆炸,如果携带了有效载荷,就不必排放液氧,星舰就会进入轨道。马斯克认为,有很好的机会让第三发星舰入轨。1月9日,SpaceX副总裁吹风说,第三次试飞预计2月份进行。
马斯克提出SpaceX今年的目标:发射次数达到150次左右;单一火箭复用次数达到40次;同一发射台的最短发射间隔达到24小时之内,目前最短间隔是3天21小时11分钟;入轨质量在2023年的基础上在提高50%,这还没包括星舰的运力。
龙飞船的在轨时间和访问国际空间站的次数都超过了整个航天飞机机队,今年将执行七、八次任务,首次进行太空行走。为此,SpaceX正在开发新一代安全可靠、活动性好,并且价格更加低廉,能够大批量生产的航天服。
对于星舰,马斯克表示,可能将其高度扩展到150米,在德州的星舰基地建造第二座星舰发射塔。还将尝试从“飞行器顶部的油箱进行一次太空发动机燃烧”。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